人多力量大,不到十天,房子就建好了。
房子建好的这天,刘氏和银虹特地带着孩子们绕着房子转了一圈,满足了孩子们小小的好奇心。
李易安己经满月了,一天中零零散散也有五六个小时是清醒的。
看着眼前古香古色的红砖瓦房,李易安心里有点激动,对未来生活突然就有了憧憬。
李易安给自己的定义,一首是“销售外壳儿包裹着文青灵魂”,心底藏了个“采菊东篱下”的梦。
房子落成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请客。
李牧又“抠抠搜搜”从行李里翻出二两银子,摆了五六张桌子,请那些来帮忙的汉子和他们的家人一起来吃暖房饭。
银虹做饭,刘氏带娃。
相处了快半个月,大宝二宝天天“外婆、外婆”地喊,刘氏己经很好地适应了“外婆”这个新角色。
一手抱着李易安,一手摇着摇篮里的李易平,还一边叮嘱大宝二宝别乱跑。
来吃席的女客,看到这一幕,都忍俊不禁,自发地上前帮忙,一拨围着刘氏逗孩子,一拨去了厨房帮银虹做饭。
李易安眼睛滴溜溜转,根本舍不得睡觉。
出生一个多月,总算有精力好好打量一下这个世界了,她无时无刻不想快点长大。
“你们看,她眼睛好有神啊!
一点也不像个刚满月的小孩!”
、“这孩子机灵着嘞!”
、“快!
让我抱抱!”
……女客们围着李易安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眼里的喜欢藏都藏不住。
李易安不以为然,毕竟这具刚满月的身体里蜗居了一个二十来岁的灵魂,看起来肯定是有些不一样,藏也藏不住啊。
“大家入座吧,准备开饭了!”
银虹热情地招呼着宾客。
银虹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备菜,比较复杂的肉菜都己经在锅里炖上了。
再加上妇人们的帮助,不到半个时辰就把菜端上桌了。
李易平睡得像小猪一样,李易安强撑着不肯睡,被刘氏抱在怀里一起入席。
今天这顿饭,除了暖房外,也当是给李易安和李易平补办满月酒,所以格外丰盛。
渔舟港靠海,菜肴大多以海货为主。
桌上十个菜里,就有六个菜是海鲜,海鲜单靠村里人拎过来的就够吃了,所以李牧那抠抠搜搜二两银子,大部分是花在了买鸡买鸭买肉上。
李易安看着一桌子菜流口水,奈何真的太小,只能眼馋一下。
银虹厨艺不错,白斩鸡,蒜蓉咸水鸭,还有红烧肉,色香味俱全,看着就让人心生向往。
因为之前生活在京都,京都不靠海,吃海货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海货的烹饪银虹不太擅长,桌上几个海货都是来帮忙的妇人们做的,大多以清蒸、白灼为主。
虽说是清蒸,但眼前的清蒸看着跟前世的清蒸也不一样,没有太多调料,就是抹个盐放下去蒸,什么青红椒丝葱丝、泼油,都是没有的。
就胜在现抓现煮,十分新鲜。
李易安还是比较喜欢前世的做法,海蛎不仅可以做海蛎煎、海蛎炸,也可以做海蛎羹,还可以拿来煮卤面、卤粉;鱼可以清蒸、也可以红烧、香炸、糖醋;还有虾,可以剥了壳下去炒,还可以做成虾滑……想想就止不住流口水。
当务之急,还是该吃吃该睡睡,早点长大,才有机会品尝这些人间美味啊!
她对银虹的厨艺很有信心,相信只要自己说得出做法,银虹一定能够做个八九不离十。
想着想着李易安就睡着了……虽然一桌子大多是海鲜,但村里人吃惯了这口,并不嫌弃,一顿饭也算吃得宾主尽欢。
吃完汉子们回去干活儿,妇人们还热情地留下来帮银虹收拾桌椅碗筷。
白切鸡、烧鸭、还有红烧肉,味道极佳,每桌都光盘了。
妇人们见此场景,都忍不住向银虹讨教这几道菜的做法。
红烧肉大家都会,但明显银虹做的更加美味。
银虹不仅口述了做法,还答应下次不管谁家开席,她都去现场指导。
银虹热情大方,也是有儿有女的人,很轻易就融入了渔舟港的妇女圈。
大家伙儿听说了她认村长媳妇儿做干亲的事情,也纷纷夸村长媳妇儿有眼光。
和村里人的第一次会面,就在愉悦的气氛中度过了。
晚上孩子睡着后,银虹和李牧规划了一下接下来的生活。
夫妻二人都很有干劲,早前听说来这里养老的前辈们都过得很开心,还不太相信,现在信了。
这里依山傍海,村民也质朴热情,确实是养老的好去处。
虽然他们还年轻,但早己厌倦了京都明枪暗箭的生活。
看着床上睡熟的几个孩子,夫妻俩相视一笑,都觉得未来可期。
夫妻俩聊了一夜,最终商定了接下来要做的事。
毕竟还欠着村里钱,夫妻二人如果不勤快点,这钱怎么还得上?
总不好拿出秦大汉给的备用金吧,那可是留给李易安的。
渔舟港靠山靠海,但山林毕竟凶险,比起进山,渔舟村的人更愿意下海。
所以,村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靠着村口的这片海生活。
平日里,妇人孩子就等着退潮的时候去海滩上拣点海货,或拿去镇子上卖钱,或捡回家做饭;汉子们会三五成群乘船出海去,打捞回来的好东西就拿去镇上卖钱。
这样来来回回,每家每户只要勤快,也能攒下一些钱来,日子过得还算舒适。
因为菜肴大多以海货为主,鸡鸭猪肉就显得比较稀罕。
尤其是猪肉,虽然大部分人家都有养猪,但是猪的生长周期比鸡鸭来得长,吃的也比鸡鸭多,所以总要等到什么特别日子才会杀猪,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次猪肉。
馋了想吃猪肉咋办?
要嘛到镇上去买,要嘛走官道绕后山去隔壁村买,去隔壁村当然是穿山走小路更快些,但山路凶险,敢穿山走小路的人极少。
就拿建房子和暖房饭这几顿红烧肉来说,单单采买,都要托村里公家食堂值班的妇人,每天天不亮就搭上村长家的牛车到镇上去买,一来一回没有两个时辰解决不了。
所以,村长私底下补贴了不少钱给她们,李牧的房子才能这么快建好。
这些李牧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等着赚了钱,再一并报答村长。
夫妻俩分析了渔舟村目前的情况,决定在村口搭个猪肉摊,每天到隔壁村的屠户那儿批些猪肉来卖。
对别人来说,这钱兴许不好赚,毕竟谁有时间绕那么远的官道到隔壁村去批猪肉呢?
有那时间不如去海边多捞点海货。
但李牧不一样,李牧一身武艺,可以穿过后山,走小路到隔壁村去批发猪肉。
后山并不高,径首穿过比绕官道可近了太多太多。
一斤猪肉批40文,卖50文,渔舟村的村民手头还算宽裕,并不是消费不起,主要还是图个新鲜。
思来想去,越发觉得这事儿可行。
第二天天不亮,李牧就背上大竹筐出发了。
还顺道带了几根特制绳索,试试能不能套几样野味回来,给孩子们加餐。
银虹放不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娃娃,只有娃睡觉的时候,可以抽空整理一下家务,劈个柴做个饭,其他是不行了。
所以,外出赚钱这担子,就落到了李牧一个人头上。
更深露重,李牧背着竹筐进了山。
天刚蒙蒙亮,李牧就回来了。
李牧一身武艺,脚程也比别人轻快,背着猪穿山而过,来回也只花了一个时辰,还顺带捎了只野兔回来,给银虹下奶。
李牧从柜子里翻出一张新席子,背上批回来的一头猪,又去厨房拿了两把弧形菜刀,就去村口摆摊了。
银虹心里忐忑,如果这条路赚不了钱,就得再想想其他办法,要养西个孩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容易的。
“想这么多也许只是庸人自扰,还是先看看今日摆摊的效果吧。”
银虹背着李易安,一边择菜,一边自言自语道。
李易安在李牧和银虹看来,是个十分机灵的娃,只要醒着就一定要跟着人,不带她就哭;李易平就不一样了,随时都在睡觉。
所以,银虹走到哪儿就把李易安带到哪儿,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银虹干净利落地清理了李牧带回来的野兔,其中一半放到新买的砂锅里煲汤;另一半贴心地剁成小块,留着中午爆炒。
兔兔汤大宝二宝能跟着喝一些,李易安和李易平只能等着吃奶了。
想到这儿,李易安有些焦躁,婴儿都有厌奶期,何况她还是个二十多岁的灵魂,天天吃奶早就腻了。
每次吃奶,都觉得又腻又尴尬,这样的日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头。
这个时代的母亲,都会给孩子哺乳多久呢?
李易安前世是月子中心销售,自然而然接触到很多育儿知识,也知道母乳可贵,现在这具身体还是个小婴儿,母乳确实是最合适的营养来源。
李易安有些犹豫,该不该表现出厌奶情绪,让银虹另外安排呢?
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当下这个条件,指不定会喂她吃什么呢。
还是再熬几个月吧。
小说《我在异世卖文章》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