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飞速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畅销巨作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畅销巨作

言蹊云浅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内容精彩,“言蹊云浅”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苏茉陆长征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内容概括:被人先占了……因为要评先进大队,苏茉落水的事,陆家村的村民们,愣是一点口风都没往外传。所以,那黄大姐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缘由在。李月娥听完后,内心咆哮,面上却还带着笑道:“哎呦,多谢大妹子。小苏这孩子确实不错,我也是越看越喜欢。”......

主角:苏茉陆长征   更新:2024-04-27 00:4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茉陆长征的现代都市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言蹊云浅”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内容精彩,“言蹊云浅”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苏茉陆长征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内容概括:被人先占了……因为要评先进大队,苏茉落水的事,陆家村的村民们,愣是一点口风都没往外传。所以,那黄大姐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缘由在。李月娥听完后,内心咆哮,面上却还带着笑道:“哎呦,多谢大妹子。小苏这孩子确实不错,我也是越看越喜欢。”......

《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畅销巨作》精彩片段


本来就没什么好吃的,再煮的跟猪食一样,谁下得了口。

苏茉他们刚来的时候,大队借了他们一人10斤玉米面,20斤玉米碴子,30斤番薯。他们每天吃的,都是这些东西和青菜,只偶尔会有一顿鸡蛋炒青椒,还是青椒多鸡蛋少的那种。

苏茉昨晚做的那顿,是他们下乡来吃的最好的一次了。

苏茉先把玉米大碴子粥熬上,还在里面切了几块红薯,又从空间拿了些她当种子的红芸豆出来,抓了两把进去。

这些东西,等她异能升级后,随时都可以催生,倒也不心疼。

然后又去菜园子摘了几条茄子和一些豆角,再拔了几颗白菜,准备弄个豆角烩茄子,炒个白菜。

******

再说另一边,李月娥跟陆小兰从公社办公楼出来后,又一起去了供销社。

她中午买东西的时候,见还有些去肉后剩下的大骨头,不要票全部才5毛钱,她便买了先放供销社。等办完事后再去拿了回家炖白菜和土豆去。

虽然没什么肉,但也有个肉味不是。

这种东西,平时一般都是他们供销社内部消化了,她也是闺女在那里上班,跟他们相熟,人这才卖她。

母女两个回到供销社后,见其他售货员都凑在一起,似乎在聊着什么。

“呦,你们这是有什么新鲜事呢?也说来我们听听。”陆小兰笑着道。

“说你家的事呢。”那个之前带陆长征他们去集体作坊的大姐道。她说的可是好话,不怕她们知道。

“哦?说我家什么事?”陆小兰笑容有些牵强了。

红旗公社就这么点大,她三哥要相看的事,不仅陆家村大队的人知道,她供销社的同事也有些是知情的。

“说你哥的对象不仅人长得标致,出手还大方。28块钱,说掏就掏了。”那大姐道。当时她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听了一耳朵才走的。

大姐姓黄,公爹是另一个大队的支书。去年供销社有个售货员生孩子,她托了关系进来,然后就一直做到现在。

不过她只是临时工,工资每月只有14块钱。28块钱,可相当于她两个月的工资了。

“啥?”陆小兰不懂。

黄大姐把苏茉定做被褥的事情又说了一遍,然后扯着李月娥的手笑道:“婶子,真有福气。我看你这未来儿媳妇,样貌穿着气度都是一等一,肯定城里好人家的,你儿子眼光真好。”

她就说,明明听说是要相个文工团女兵的,怎么忽然换了个知青,原来是有更好的。

这陆家村大队支书一家,真是鬼精鬼精的,啥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这么一个条件好的知青,怎么就没分到他们大队?

她还有个小叔子没成家呢,这要是能攀上城里的大亲戚,以后得有多少光可沾。

那苏知青,一看家庭就不普通。她可看见了,手上戴的手表还是上海牌的,衣服的料子一看就特别好,还穿着白布鞋。

这白布鞋,供销社可没得卖,怕得是大城市的百货里才有。

看她掏钱的样子,一看就是见惯了钱的。这28块钱在她手里,仿佛就跟2块钱一样。

可惜,这么好的对象,被人先占了……

因为要评先进大队,苏茉落水的事,陆家村的村民们,愣是一点口风都没往外传。所以,那黄大姐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缘由在。

李月娥听完后,内心咆哮,面上却还带着笑道:“哎呦,多谢大妹子。小苏这孩子确实不错,我也是越看越喜欢。”


苏茉把钱票分门别类放好,准备待会儿一起收入空间。

弄完这些,苏茉又清点起原主的其他东西,发现大部分都是穿的和用的。

两件长款的毛呢外套,几条连衣裙,几件衬衫和外套,几件毛衣,几条裤子,苏茉对布料也没什么研究,反正摸着都是很舒适很好的料子。就是内衣裤,都有四套。小皮鞋有三双,布鞋两双。

这些东西,都是原主用侨汇券在海市友谊商店买的。

还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原主赶时髦买的,买回去试穿了一下觉得不舒服,就没再穿过,这次也带来了。

除了穿的,还有一些头绳发卡、雪花膏、头油、香皂、眉笔这些,甚至还有一支口红。

带的东西吧,也不能说没用,但不实用是肯定的,反正不是种地能穿的。

唯一适合的,应该就是临下乡前去供销社买的那两套蓝工装和解放鞋了。这两套蓝工装被叠了随意的放在炕上,并没有收入皮箱。

原主秋收那十几天,就是那两套工装轮换着穿的。

原主带的衣服,并不适合东北这地儿。春夏秋,穿穿还行,冬天能给你冻出翔来。

来东北最需要的棉衣、棉裤、棉鞋、棉被,是一样都没有。

不过苏茉看票券堆里,有数量不少的棉花票,推测原主应该是想着到了这边再买棉花请人做的。

日用品原主也就只带了两条毛巾、一个饭盒、一个水壶和一个手电筒,什么搪瓷缸、脸盆、牙刷、牙膏之类的,都没有。

原主本来准备到这边再买,结果一直没找到时间去买。这十几天,擦洗都是借的别人的盆,口就只能用清水漱漱而已。

也不知道这么埋汰,杨素云是怎么看上的。

看到一旁有个梳妆镜,苏茉抓起照了照,当即“哦吼~~”了一声。

虽然从记忆中得知原主长的漂亮,没想到竟是这么漂亮。

弯弯的柳叶眉,多情的桃花眼,挺直秀美的小鼻子,不点而朱的樱桃嘴,典型的江南美人。皮肤又白又细腻,说是肤若凝脂也差不多,虽然干了十几天的农活,有些憔悴和暗沉,但反而更具破碎感,挺惹人怜的。

难怪杨素云一见倾心了。

呵……

男人!

苏茉原本的外貌只是清秀,而且末世为了安全,她都顶着厚厚的刘海,带着粗苯的眼镜,整个人都显得土里土气。现在陡然变成了一个大美人,她也很高兴,不免拿着镜子多看了几眼。

自我欣赏完后,苏茉把东西都一一归置好,要放空间的,如房契、存折、钱票,都先放到一边。

房契一共三张,跟后世的房产证不同,叫《土地房产所有证》,就是一页纸,写了归属人及房子的地址,也没写面积那些,然后盖了当地政府的章,落款是1951年,应该刚建国的时候变更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反正从这个所有证上,看不出是什么房子,但从原书中所知,这是三栋洋房的房契。

等以后,可值老钱了。

清点完原主的财产,苏茉便准备盘点自己的了。

再次确定了知青点没有人后,苏茉又把房门拴好。这才小手一挥,把空间里的东西都拿了出来。

瞬间,原本空旷的房间,堆满了各种东西。

之前苏茉的空间大,东西在里面,她都是按类别隔开放好,方便取用。如今空间小了好几号,所有东西都堆叠在一起,实在混乱的很。她得重新整理归类,不然以后拿东西都不方便。

苏茉忙活了快一个小时,总算把东西都盘点整理了,在空间分门别类的放好。

东西大致可分为这么几类——

首先,是粮油米面等食物。

粮:30斤装的大米,10袋;20斤装的面粉,8袋;4斤装的鸡蛋面饼,3箱;5斤装米粉,一箱半。

油:6L装的花生油,3桶半。

肉:10斤左右的某华火腿,2只;腊肠,约4斤;腊肉,约10斤;豆豉鲮鱼罐头,16罐;午餐肉罐头,9罐;红烧肉罐头,3罐。

新鲜的肉是没有的,她觉醒空间异能的时候,新鲜的肉已经很少流出来了。偶尔换到一点,她几乎都是当天就吃了解馋。

调料:酱油,3瓶;耗油,2瓶;500g的加碘精盐,13包;400g的白砂糖,3包;2斤装的老红糖,3罐;还有一大包杂七杂八的香料。

营养品:牛奶,6箱半;奶粉,8罐。

还有一些小零食,糖果小饼干之类的,不过数量都不多,苏茉就没一一清点,直接一个大袋子装了放一起。

其次,是日常用品。

羽绒被,1条;棉被,4条;床垫,1个;枕头,2个;床上四件套,3套。

毛巾,23条;牙刷,16支;牙膏,3盒;洗发水,2瓶;沐浴乳,3瓶;姨妈巾(24片装),6包半;护肤品+化妆品,若干。

充电台灯,三盏。

锅碗瓢盆、刀、小炉子等厨房用品一套,还有几个塑料桶、塑料盆、保温杯和杯子。

再次,服饰。

羽绒服,两件;运动服,十几套;保暖内衣,十数套;睡衣,几套;内衣内裤,十数条;运动鞋,六双;袜子,若干。

这些吃穿用的东西虽然不多,但都是她这些年靠售卖催生的水果蔬菜和粮食,一点点攒出来的。

然后,就是有不少书。

末世当年她14岁,正准备报考清华少年班。后来在基地稳定后,她可惜自己没上成大学,便在买东西的时候,交换了一些教科书,自学。

换书的时候,也换了一些杂书,苏茉觉得有用的,都收了起来。

在这些书中,苏茉挑出几本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书,还有一本杂书叫《穿越必备技能》,准备到时候看一下有没有什么能用的。

还有一套户外专用的太阳能蓄电池+800W的太阳能板,这是她在末世花了几年积蓄才换来的。

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只要展开太阳能板2~2.5个小时,蓄电池就能蓄满电。

在末世,她基本只用来在晚上照明,只要不是把整屋的灯都打开,蓄一次电,用一个多月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这些,空间还有大量她收集的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她催生出来准备售卖的各种水果,以及一些乱七八糟的杂物,比如她末世用来防身的砍刀和电棍之类的。

现在空间变小了,水果几乎占了三分之二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的。

她得找个时间,到这里的黑市去,把这些东西都卖了。

把空间整理好,存折、房契、钱票这些都收入空间后,苏茉总算松了口气。

苏茉从小皮箱的暗格里掏出原主的手表,看了看时间,快到大家下工的时候了。便出了房门,准备趁着大家还没回来,先洗个澡。

她得好好洗个头,掉进河里后都没再洗过,总觉得有股味。

生火的事难不倒苏茉,在末世,她们这些小屁民都是烧柴的。

把水倒入锅里后,苏茉又走到菜园子里,假装在拔草,实际上在吸收这些野草的木系能量。

野草虽小,但再小也是能量。

野草在苏茉手中,以极快的速度变干枯,然后被苏茉轻轻一提,连根拔起。

很快,苏茉便把菜地里及周边的野草都拔干净了。把干枯的野草拢一拢,直接抱到厨房,当烧水的燃料给烧了。

知青点的浴室,就在厨房的角落,用土胚给垒了一个小隔间。

趁着没人,苏茉赶紧装了两桶水,到浴室好好洗了一个澡。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杨素云心情极好的把苏茉送回知青点。

“苏同志,你看,这大伙都已经等着吃我们的席了,我们这进程要不要提一提?”

苏茉瞪了他一眼。

杨素云痞痞的笑道:“是是是,都听苏同志的,苏同志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一切尽在不言中,杨素云知道是可以准备起来了。

“你赶紧进去,躺着再休息会儿。我趁着没下工,去帮我老娘干点活。你也多休息两天,把身体养养好,不急着去上工,秋收也快完了。”

干农活的累,谁干谁知道,反正他打小就不爱干。结婚后,他可不让她干了,反正他的津贴养她绰绰有余。

“进去吧。”杨素云催着苏茉进去休息。

他得赶紧去跟他娘商量商量,长这么大,他难得有个看对眼的,可不能委屈了她。别人有的,她必须有,别人没有的,她也得有。

杨素云已经开始在脑中盘算着结婚该置办些什么了。

72条腿什么的,他的新房基本上都有了,东西两间房都盘好了炕,炕琴什么的也早就打好了,还做了大衣橱,炕桌、凳子什么的都是齐的。

对了,还少一个梳妆台,他媳妇一看就是个爱俏的,这个必须给她备上,得尽快叫木匠打……

至于大三件,得先问问家里有没有备好票,没有他得赶紧想办法去弄,到时候直接带她进城买。

还有就是结婚证,得赶紧给部队发电报,让首长赶紧批,算了,还是打电话快一点,到时候直接去打个电话。

结婚照也要拍,不仅要拍结婚照,还要给他媳妇单独拍几张,到时候他带到部队去,想了就看看。

他现在才副营级,要正营级才能申请家属随军,他还得好好努力,让她能早日随军……

杨素云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干劲,再催了苏茉进去休息后,脚一蹬,又一溜烟走了。

苏茉看着风风火火走了的杨素云,一阵无语。

难道这就是这个时代人的特征,做事都是风风火火的?

苏茉叹气。

她虽然想得开,但真到了这一步,还是有些彷徨的。毕竟,婚姻是人生的大事。

要不就嫁了?

这个年代的人,不都是看对眼了就可以结婚吗?既然都到了这里,那就入乡随俗呗?

不管哪个时代的眼光来看,杨素云都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副营级的军官,津贴肯定不低。有自己的房子,结了婚不用跟公婆同住,婚后也立马分家,也不用怕跟妯娌家长里短的有矛盾。

就连不在家这个唯一的缺点,对她来说都是优点。

房子有了,问题也解决了,实在是再好不过。

最主要的是,杨素云长得真挺对她胃口。

食色性也,她也不过是个正常的女人啊……

苏茉掩面,甩甩头,转身回了知青点。

知青点是一排5间的土坯房,中间是厨房和吃饭的地方,也是平时有人来,待客的地方。左边两间房是男知青住的,右边两间女知青住。

门口还有一片很大的菜地,种了不少青菜。厕所则在菜地的角落,是个用茅草搭成的茅草房。

整个知青点和菜地,都用竹篱笆围着圈了起来,只在前方留了一个进出的大门。

苏茉凭着记忆,找到了原主住的那间房。

这个年代的农村,很少有锁门的习惯,知青点也是这样,房门只是栓了起来,并没有上锁。

苏茉拉开门栓,推门进去。房间很大,里面盘了一条很长的炕,估计睡五六个人不是问题。现在知青不多,三个知青睡一间房,倒是十分宽敞。

苏茉这间房住的,都是跟她同一批下来的。她们来的时候赶上秋收,根本没时间去置办东西,所以房间也没有柜子之类的。

只能跟老知青借了两条凳子,找了几块木板拼成一个简易的木台,把行李先放在上面,常用的则放到炕上。

苏茉找到原主的铺盖,上面叠放着她前几天洗的衣服,想来是两个室友帮她收的。

她们刚来,都不适应,互相扶持鼓励,所以关系还不错。

原主当初匆忙下乡,并没有准备什么,铺盖也很简单。只是在炕上铺了个草席,然后在草席上铺上床单,一张夏天用的薄被,类似后世的空调被那种,连枕头都没有。

也不知原主那娇小姐是怎么忍下来的。

原主下乡的时候,是带了两个皮箱来的。两个皮箱,一个在炕上,一个在木台上,一大一小,都挂了锁。

苏茉虽然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大致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但还是自己亲自清点一下有存在感。

最主要的,是那两本巨额存折。

看书的时候,书中并没有写具体数额,只用巨额带过。

而原主,存折和房契是苏父在她临下乡前才匆忙塞给她的。她塞进夹层后,还没来得及看人就没了,所以原主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苏茉真是好奇极了。

凭着记忆,苏茉在原主放在炕上的那个皮箱的暗兜里,找到两个皮箱的钥匙。

苏茉先打开大皮箱,在夹层中拿出那两本存折,忽然有点紧张。

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姐妹们!

两本存折,一本看着有些旧,应该是用牛皮纸制作的,表面粗纤维材料清晰可见。上面写着“活期储蓄存折”几个字,上面还有一个花纹,下方一行小字,只是有点褪色了,她没看清是什么。

50~60年代存折封面

一本比较新,橘黄色封面,上面有一段伟人语录,下面印着红色的“活期储蓄存折”几个字,在下方是黑色字体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市分行”。封底也印着了一段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摘要。

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

70年代存折(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苏茉先打开新的那一本,户名上写的是莫玉蓉,原主的妈妈,下方还有银行的盖章。右方是手写的记录,只有三次存入的记录,并没有支出的,每个记录后方都有记账和复核人员的盖章。

苏茉看了一下,一次是70年1月存的,一次性存了2000元;一次是70年10月存的,存了500;最后一次是71年6月存的,也是存了500元,一共3000元。

应该是原主父母这些年攒下的钱。在这个100块钱都很多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了。

苏茉又打开旧的那一本,户主写的是苏仲黎,原主的祖父。右方手写的存入支出的记录就多了,有好几页,苏茉翻了一下,最开始的存入是57年,应该是公司合营后发给资本家的股息,第一笔存入就有两万多块。

此后几年,都是只有存入的记录,但60、61、62这三年,却有多次的大笔支出。苏茉有原主的记忆,知道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原主祖父曾多次托关系从国外采购了许多粮食,捐赠给周边的贫苦百姓。

也就是这三年的劳心劳力,让苏仲黎在63年一病不起,与世长辞。当时,苏仲黎的葬礼,海市许多重要的领导都来了。

存入的记录一直到66年,前面的股息在那三年基本已经被苏仲黎取光了,存下的只有后面几年的,但也有近八万块。

八万块在这个年代什么概念,只怕比后世的八千万还多。

有这八万块做本金,在那个遍地捡钱的年代,杨素云哪怕是头猪,也能起飞吧。

苏茉的拳头硬了,对杨素云这个女主,真是一点好感都没了。

杨素云拿到存折的时候,原主的伯父可是还没出事的,这么巨额的存折,她竟然不寄回给人家,而是自己昧了下来。就算她没有原主大伯的联络方式,她爸爸也是认识原主大伯的,肯定会有。

真是旷世白莲的一家人。

曰(yue)了!

从此路转黑!

看完存折,苏茉又清点起原主的钱票来。

苏茉把钱票从两个箱子搜罗出来,数了数,一共1035块四毛。本来是1045块四毛的,看病的时候拿了10块,哦,还欠了杨素云5块钱,那就是1030块四毛。

在这个年代,算是个富婆了。

票呢,厚厚一沓,五花八门,侨汇券、工业券,粮票肉票油票蔬菜票,糖票布票鞋票棉花票等等都有,甚至还有奶粉票和手表票,只是大部分都是海市专用的,全国通用的很少。

在这个凡事都要票证的年代,没有票,有钱也花不了。

苏茉忽然有些愁,看来还是要去黑市弄点这边的票。

小说《小炮灰在七零,燎的军官宠上天》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