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雄英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由网络作家“西湖遇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给爷爷哭坟后,朱元璋求我继承大明江山】高三学生朱雄英有个秘密,他小时候生活在古代!原本他会带着这个秘密度过普通人的一生,直到上大学前他给监护人爷爷哭坟的时候,坟头传来了一个激动的声音。“——大孙,你没死啊?”朱雄英:“你说你是我爷爷?我还秦始皇呢,打钱!”朱元璋:“要打钱?烧宝钞过去!要多少给多少!”当朱雄英看着宝钞被古董商收购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坟头的时空虫洞可以扭曲......
《高质量小说哭坟后,我成了大明继承人》精彩片段
朱雄英的声音中透露出了一丝尴尬。
上次爷爷捎的那些宝钞,虽然给郑经理支付完第二批无线电台和配套的手摇发电机的费用以后还有所剩余,但想要再购买更多的古董无线电台肯定是不够的。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家也不见得有货了,既然遇不到这种清仓甩卖的囤积货,接下来免不了还得加价买。
朱元璋也很理解,毕竟,在地府招兵买马、开疆拓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对此,朱元璋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上次大孙说需要一些这边的书画,朱元璋马上就准备齐全了,但凡是宫里有的珍品,全都拿了出来,直接放到了钟山圣孙坛附近新建的府库里,随取随用。
同时,朱元璋也开始下令征收民间的珍贵书画,如今府库里,可谓是珍品堆积如山。
当然了,或许这些书画对于其他人来说很珍贵,但是对于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来说,实际上一文不值。
毕竟无论多珍贵的书画,在灾荒年岁都不能当饭吃,更何况,这是大孙需要,别说书画了,就是要青铜器,朱元璋都能给刨出来。
所以,朱元璋闻言当即表示:“大孙别急,爷爷这就给你烧些寻常字画过去。”
随着火焰的跳跃,很快一些书画逐渐化为灰烬。
当然,这并非这些书画的终结,而是奇迹的开始,在时空虫洞的时间流逝力量作用下,这些灰烬穿越了时空的屏障,开始复原并迅速老旧。
很快,这些书画就“噗通噗通”跟下饺子一样掉落在朱雄英的面前,而朱雄英也早就在神秘旋涡下铺了几床棉被,倒也没摔坏。
朱雄英开始拿起手机用摄像头对着书画,一幅一幅拍照进行百度识图。
当第一幅书法作品“滴”的一声识别成功后,看着跳出来的介绍,朱雄英人直接麻了。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作品,全文共4行,28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也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书法领域专用词,即“范本”之意)第一”,现藏于某著名博物馆中。
当然,普遍观点认为流传下来的是唐代精摹本,而非王羲之真迹,在流传过程中,元朝曾经收入府库,明朝时期基本没有记载,只记载了明末清初的时候,被知名阉党加汉奸冯铨收藏过,随后进入清朝府库。
所以爷爷是从哪搞来的,是不是真品,朱雄英无从断定,但他肯定,这幅《快雪时晴帖》哪怕是明朝初年的人临摹的,放到现在也很值钱。
摸了摸自己心脏,确定还没有停止跳动以后,朱雄英继续百度识图。
第二幅,是一副山水画,识图结果。
——《富春山居图》
这个名字朱雄英很耳熟,好像在去年(2013年)由华仔主演了一部同名电影,评分挺低的,朱雄英听去电影院看过的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槽点多的吐槽不过来......
同样,根据手机上的资料显示,这也是一副在明初没有流传记载的画,画是元朝黄公望画的,《富春山居图》完成后,黄公望将此图送给全真教同门师弟郑樗,再一次出现的记载,就是明朝成化年间传到书画家沈周手里了,后来因为经历了焚毁,这图一分为二,而眼前却是完整版的。
麻了,彻底麻了,爷爷你管这些叫“寻常字画”?
让你爆金币,没让你把金山爆出来啊!!
这一书一画珠玉在前,接下来的识图,已经不能震撼到朱雄英的幼小心灵了。
看着地上的一对书画,朱雄英的心里升起了一个念头,他小心翼翼地对着神秘旋涡问道。
“这些......不会都是真品吧?”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话一出口,朱雄英就本能地在抗拒。
不是大财发不起,而是过亿怕被抓进去!
当然,如果这些真是真品,那根本不是“亿”这个量级能衡量价值的就是了。
“当然是真品!大孙再来点吗?”
我再来个锤子!
听到这个回答,朱雄英有些欲哭无泪,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地上的这堆书画却并没有消失。
所以,我眼前的是真品,博物馆里的是啥啊?
爷爷你就没考虑过,这玩意我敢卖吗?我卖给谁去啊?古董一条街上的古董店?拍卖行的大门朝哪开我都不知道好嘛!
嗯,朱雄英这时候还没想起来,这些书画,是没有被明初以后收藏家们题跋盖鉴藏章的,再加上《富春山居图》还是完整版的......所以即便卖,也大概率会被判定为明初时期某位书画大师的完美仿品。
朱雄英叹了口气,先都收起来吧,捡便宜的书画慢慢卖。
朱雄英可没有胆量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自己跑去叫卖《快雪时晴帖》和《富春山居图》,这跟稚子怀金行于闹市有什么区别?
几万块十几万块都会被人盯上,更何况这是几亿十几亿甚至更高量级的财富?
贸贸然做了,会有什么后果,朱雄英想都不敢想。
而且说的更深一些,“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朱雄英是明白的。
“对了大孙,上次你说的那件重要事情,是什么事?”
听到这话,朱雄英一拍脑袋,刚才光顾着激动了。
于是,朱雄英把之前在办公室调查到的线索问了出来,然而,神秘漩涡传来的回答,却让他有些失望,爷爷果然魂穿后丢失了大部分记忆。
“1995年江南省理论物理学大会?记不得了。”
朱雄英叹了口气,那就只能靠他自己调查了。
——————
钟山圣孙坛,大雪依旧纷纷扬扬。
朱元璋紧了紧身上的锦袍,扭头对丘玄清吩咐道:“丘真人,这件事交由你去查,去查查元代的资料,看看江南行省,有没有一个叫做‘理论物理学大会’的行会组织,再查查一九九五年是元朝哪个皇帝的年号或代称。”
元朝在全国划分了十数个行省,最为关键的一个就是江南行省,包括了后世的江苏、安徽和浙江的一部分,而江南行省的首府,就设在了如今大明的京城,也就是应天府。
因此,朱元璋理所当然地做出了这个判断。
丘玄清应诺了下来。
而这时,阴阳炁海中忽然又传出来了朱雄英的声音。
“爷爷,你那边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冷了?”
大明,钟山。
朱元璋愣住了,大孙的这句话信息量实在是不小。
大孙怎么知道咱上一世怎么死的?莫非大孙都打到阎罗殿,翻看生死簿记录了?
不对不对!
朱元璋把这个奇怪的想法甩出脑海,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阴阳炁海又出现了,所以咱才能听到大孙的声音。
那是不是意味着,咱的妹子有救了?
朱元璋清晰地记得,上回临近通话结束之前,大孙可是问了“爷爷你那边需要我烧(捎)些什么东西过去吗?”
当时自己作为富有四海的帝王,当然什么都不缺,可现在不一样啊,若是真有什么那边的灵丹妙药或者延寿之法,哪怕是犯忌讳的,此时朱元璋也会毫不犹豫地取来。
毕竟,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什么都没有马皇后的命重要。
他已经失去了大孙,不想再与马皇后也阴阳两隔了。
“大孙,咱求你一件事!你奶奶病了,你那有没有能救她的法子?!”
阴阳炁海另一头的大孙,此时几乎是朱元璋的全部希望了!
他屏气凝神,等待着大孙的回答。
——————
闻言,朱雄英怔了怔。
爷爷这是在大明娶了个新奶奶,还是直接入赘少走二十年弯路了?
不过爷爷再婚这也正常,而且魂穿说不定穿到年轻人身体上了呢?
只是朱雄英听着爷爷的话语里,有些着急的意思,都用上“求”了。
......但问题是您没告诉我啥病,我咋找药啊?
朱雄英满脑门子问号,不过这时候虽然他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那个问题的答案,两边的时间流速比率等等,但这时候他也晓得爷爷现在正着急,人命关天重要,所以暂时压住了。
既然神秘漩涡不是出现一次就消失了,那么想来以后应该也是能沟通的,所以眼下还是先问清楚病情,然后找药吧。
“所以,到底是什么病啊?”
十分钟后,传来了症状描述,听得朱雄英也是直皱眉,真就听君一席话,满脑子问号。
不过这时候也顾不得许多了,朱雄英也不是学医的,他只能先在手机上记录下来,然后按照症状去问问药店。
“行,爷爷你等着,我去找药。”
朱雄英撂下绿色的捷安特自行车,急匆匆地踏入小镇的药店,店内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一排排药架整齐地排列着,但药品却并没有塞满......而这已经是小镇最大的药店了。
他走到柜台前,药店里的售货员放下手机问道:“需要买什么药?”
“麻烦帮我叫医生。”朱雄英喘了口气说道。
售货员见怪不怪,去帘子后面喊医生出来。
说实话,小镇的药店有时候效率比卫生所强太多了,当然,专业程度上肯定差点。
“医生,有老人身体不舒服,这是她的症状描述。”
朱雄英把递过手机,备忘录上面详细记录着症状。
“反复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口针扎痛感......”
医生接过手机,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仔细阅读后,沉思片刻。
“这应该是肺部有炎症,情况挺严重啊,赶紧去卫生所输液把烧退了再消炎啊,实在不行去岸上大医院。”
“还请您先开几盒药。”
医生叹了口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指不定这是家里老人死活不肯去医院呢,这种事他是见多了。
“有没有过敏史啊?血压血脂血糖都正常吗?”
朱雄英含混地点了点头,他也不知道,但这时候再返回去实在是来不及了,而且估计爷爷也说不清楚,明代又测不出来这些。
所以,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医生转身从药架上取下了几盒药品。
他将药品一一放在柜台上,指着它们解释道:“这是消炎药,用于缓解炎症;这是抗生素,用于对抗感染;这是退烧药,先让体温降下去,回去后,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时间给老人服用,注意观察反应,一旦有不对马上去医院知道吗?”
朱雄英点点头,迅速拿起药品查看,用手机拍了照确认无误后,将药品小心地放入背包中。
“好的,谢谢医生。”他简短地道谢后,转身离开了药店。
走出药店,朱雄英骑上自行车,飞也似的往坟头赶,他知道时间紧迫,必须尽快将药品送到爷爷手中。
——————
钟山孝陵,此时已是深夜,万籁俱寂。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片宁静,朱标急匆匆地赶来。
见朱元璋如传闻那般,果然站在英儿的坟墓前,朱标紧紧地蹙起了眉头。
“父皇,您怎么还在这里?”
朱标的声音中带着若有若无的责备:“母后病重,您应该回去陪在她身边。”
朱元璋转过身来,他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但因为一直在焦急的等待,这时候朱元璋反而不想跟儿子发脾气。
朱元璋耐下性子看着眼前的儿子,沉声说道:“咱在想办法。”
现在的朱元璋,让朱标觉得,完全就是急病乱投医,不,根本就不是找医生,而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这哪是一个伟大的帝王所能做出来的?
不过朱标也知道父母之间深厚的感情,这时候走投无路,把主意打在鬼神之事上,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理解归理解,该说的话,朱标还是得说。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些:“父皇,生死有命的道理,您懂。咱们也都清楚,这些鬼神之说,都是无稽之谈......您是一国之君,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以母后的身体为重。”
“你闭嘴!”
朱元璋冷冷地说道:“咱做什么事情,还需要你来教吗?”
眼见朱元璋执迷不悟,朱标急得直跺脚:“父皇!英儿也是我的儿子!可他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这都是丘玄清哄骗你的幻术!陈胜吴广千年前就会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您怎么还能被这种把戏骗了呢?!”
朱元璋的脾气彻底被点着了,突然暴怒起来,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在孝陵上空回荡:“你有办法救你母后吗?没有办法就回东宫去睡觉!别耽误咱找大孙求药。”
朱标被朱元璋的怒气吓了一跳,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父皇,我没办法,可太医一样也没办法,我只是觉得,您应该回去陪在母后身边,给她一些安慰......这些鬼神之事,真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此时的朱标,像极了那苦口婆心劝说老父亲不要拿退休金买保健品的儿子......
“咱哪都不去,就在这等大孙的药!”
朱元璋倔脾气上来了。
朱标刚想说什么,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头顶忽然传来一句话。
“——爷爷,药来了。”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蓦然抬首,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而与此同时,朱棣听到这话,心中也是一震,像他这种骁勇善战的青年将军,战场上亲手杀过的人就不下百人,对于亡魂一说,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而如今亲耳听到,亡魂能够投胎转世,甚至特殊的亡魂还会带着前世的记忆进入轮回,这不禁让朱棣觉得有些毛骨悚然。
不过,朱棣看了看几位国公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也就放下心来。
二十二岁的朱棣,还是太年轻了,只能说杀的人还是不够多,等他在草原上再杀十年的人,他的心就会和手里的刀一样冷了。
而几位国公虽然对亡魂报复之类的事情觉得无所谓,毕竟对于他们这些职业军人来说,杀戮就是工作日常,活着的敌人都不怕,还能怕死了的?
但是“魂穿”一说,却还是让他们升起了一点敬畏之心,总之此刻看来这似乎另有深意,不然的话皇嫡长孙也不会特意来问......起码能说明,你这辈子干的事情,大约在下面投胎的时候,还是有点影响的。
而朱标则是心情有点复杂,在他的理解中,“魂穿”便是灵魂投胎转世的意思,这不禁让他深思了起来,自己真的是从另一个世界投胎转世而来?自己的前世又是谁呢?
总之,众人虽然听说过一些关于投胎转世的传说,但从未真正相信过,如今,从朱元璋和朱雄英的对话中,他们似乎看到了某种确切的可能性。
并且,对于“皇嫡长孙如今身处地府”这件事情,在亲眼见到了阴阳炁海和传送过来的神器,亲耳听到了朱元璋和朱雄英的对话以后,众人也再无质疑了。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不管谁怎么说,哪怕是皇帝亲口说的,这么离谱的事情,也很难让人打心眼里相信。
但只要把这些人拉过来亲眼见一次,那就都信了。
这个道理就有点像“人教人百试无用,事教人一次就成”,都得亲身经历过,才明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此时众人心思各异,关注点不同,而李善长却站出来很好地打了个圆场。
“昔日大汉创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乃是秦时沛县泗水亭长,萧何乃是沛县县吏,曹参是沛县狱掾,樊哙更是屠狗为业......难道真的是小小一县之地机缘巧合藏了这么多大才吗?不过是天命早有安排,将天上星宿投胎转世于此地,以助刘邦成就大业罢了。”
这话不仅是朱元璋舒服,就连其他几位国公听得也很舒服,徐达就抚须笑而不语。
原因很简单,李善长明面上说的是刘邦和大汉的开国功臣,其实说的是朱元璋和大明的开国功臣。
看看在场这些人的籍贯就知道了。
朱元璋、李文忠和徐达是濠州钟离县人,李善长是濠州定远县人,汤和是濠州广德县人,常遇春、常茂是濠州怀远县人,全都是濠州的,要么跟朱元璋一个县,要么就是隔壁县。
而朱元璋能得天下,做皇帝,绝对离不开这几个人的辅佐。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皆是能征善战,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李善长饱读诗书,有萧何之能,是战争时期足兵足食保障后勤,以及和平时期治理国家的一把好手。
这样一说,大家都是天上星宿降临,是天命注定好了的,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这样的说法不仅朱元璋开心,大家都开心。
但很快,老朱就无法继续开心了,因为阴阳炁海的那头又问了老朱一个“灵魂拷问”类型的问题。
“那魂穿以后,爷爷你记不记得前世的记忆?记得的话是否完整?”
一群乌鸦从圣孙坛上飞过。
“嘎嘎~~”
朱元璋此时的神情很复杂,有那么一瞬间,神似刚品尝过原味九转大肠的美食节目评委。
编造一个谎言,就意味着需要继续编造无数个谎言,把这个最初的一个谎言给圆下去。
朱元璋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同时确保皇权的神圣性,亲口承认了自己是魂穿投胎转世,现在被灵魂拷问记不记得前世的记忆,朱元璋该怎么回答呢?
如果回答记得,那么难免被接着问记得什么......在朱元璋看来,大孙肯定是好心,估计是想在那头帮他找找前世的根脚。
但问题就在于,朱元璋啥都不记得啊!
那直接回答不记得行吗?也不行,那露馅了啊!
所以,朱元璋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了他觉得最正确的选择,既没有回答记得也没有回答不记得,而是换了种说法。
众人屏息凝神,等待着朱元璋的回答。
朱元璋沉思刹那,说道:“不可能完整了。”
而这时,丘玄清也帮忙解释道:“喝完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肯定就没前世的记忆了,只有极少数天选之人,比如陛下,还会记得一点前世的事情。”
大概意思就是,记得多少,我自己说了算,反正不完整了,我只记得那么一丢丢也是说得过去的,那一丢丢就可以随便编了。
众人恍然大悟。
丘玄清提供了一个足以逻辑自洽的说法。
朱元璋记得,别的普通人不记得,是因为朱元璋是天选之人。
如果你说徐达等人也是天选之人,为什么徐达等人不记得?
丘玄清的这个逻辑还是可以自洽的,因为朱元璋的天选等级比徐达等人高,人家当皇帝的,比你们当国公的有点特殊之处很正常吧。
朱元璋心底松了口气,有了丘玄清的这个说法,这样既不会出岔子,也不会有人不识趣地问了。
而阴阳炁海的那头,果然也没有就“记不记得前世记忆”的问题继续追问下去。
因为朱雄英听后,一开始还是有点懵的。
坏了,爷爷不仅是“魂穿穿越者”,而且不记得前世的记忆了。
但朱雄英随后想了想,倒也心中释然,原来爷爷也是和自己一样,作为“魂穿穿越者”丢失了部分记忆,但爷爷保留的记忆肯定比自己要多,因为爷爷至少还认识自己,至少还知道一些事情。
这也解释得通为什么爷爷会对自己的一些现代知识感到陌生,为什么爷爷会忘记留给自己短信的那个答案......换位思考一下,朱雄英就能完全理解了,因为朱雄英他自己也不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在古代的事情了,一切记忆在脑海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模糊,只有隐约的一些印象。
所以朱雄英觉得,爷爷现在的情况,应该跟他是一样的。
这就说明,通过神秘漩涡,人的灵魂会丢失部分记忆,但灵魂如何通过神秘漩涡,暂不可知。
嗯,至少他目前是这么推论的......建立在了一个错误的前提之上。
“看来,关于自己的秘密,只能自己亲自去调查这一切的真相了。”朱雄英心中想道。
不过好在,还有很多线索可以追查,朱雄英倒是并没有灰心丧气。
而在大明这头,事情也突发变故。
“陛下,李景隆和徐辉祖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无线电台没有发送和收到任何信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