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林远夏叶的女频言情小说《结局+番外行云流水林远夏叶》,由网络作家“林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林远将所有问题归纳为两点:计算、采集。对于计算问题,林远一直很想知道这算力系统的实际性能。这系统的1P算力到底约等于现实世界的多少算力。以前他没有专业算力设备来测试,但现在因为测试任务,好团的算力设备不就是现成的嘛。好团的紫金分部这边有一个H100和A100GPU混搭的测试用算力平台,林远成功申请到了一块A100的使用权。虽然A100比H100差了不少,但这毕竟是正儿八经的算力卡,妥妥能秒杀市面上的各种RTX和HD等电脑用显卡。林远先跑了次针对TF32数据的通用测试,A100对TF32的计算性能基本稳定在35T/S以上。自己的算力系统要到达同级别表现只需要将近10T/S的算力功率。林远据此总算标定了算力系统当前的算力性能:大约比现实...
《结局+番外行云流水林远夏叶》精彩片段
林远将所有问题归纳为两点:计算、采集。
对于计算问题,林远一直很想知道这算力系统的实际性能。这系统的1P算力到底约等于现实世界的多少算力。
以前他没有专业算力设备来测试,但现在因为测试任务,好团的算力设备不就是现成的嘛。
好团的紫金分部这边有一个H100和A100 GPU混搭的测试用算力平台,林远成功申请到了一块A100的使用权。虽然A100比H100差了不少,但这毕竟是正儿八经的算力卡,妥妥能秒杀市面上的各种RTX和HD等电脑用显卡。
林远先跑了次针对TF32数据的通用测试,A100对TF32的计算性能基本稳定在35T/S以上。自己的算力系统要到达同级别表现只需要将近10T/S的算力功率。
林远据此总算标定了算力系统当前的算力性能:大约比现实世界的算力优秀三倍。也就是说,同样是1T单位的算力,算力系统的相当于现实世界的3T。
也就是说:系统和现实世界的算力汇率是1比3。
林远顿时有了种“老子是发达国家,整个现实世界都是第三世界”的感觉,因为老子的算力值钱啊。
可即便如此,林远也对用算力系统去跑算法优化也没什么信心。因为算力系统的算力汇率也就才是3倍,自己这1000P累积算力根本就不够看的。
但是,哪怕是出于好奇心,试还是要试一下的。
林远随即就准备给算力系统载入一份采集好的数据。这份数据是一段时间内一大群骑手的真实配送数据。
林远很快就遇到问题:特么的他要怎么录入数据。这份数据太大了,足足有10个G,光靠自己眼睛录入要到猴年马月啊。
系统,我都跟你说了,给我脑子里弄个WiFi,以后你就能和电子设备通信了。
但是,系统并没有搭理他。
直到林远打算放弃的时候,系统这才主动弹了个提示。
数据已载入完毕,是否开始训练?
‘什么时候载入完毕的?’
林远惊奇地在系统面板上看到了眼前服务器上一模一样的数据,这10多个G的数据就那么几下功夫就被系统读取了,整个过程林远都没有察觉到。
原来你特么不光是只能靠眼睛录入数据。
林远忽然意识到:难道系统本身就和现实世界有联系?
来不及多想,林远带着这份好奇心开始了系统的AI模型训练。
他将算力功率设定在了50T/S,这是一个很安全不会导致他头晕的功率值。
出乎林远意料,系统仅仅用时一分钟就完成了一次数据训练。50T/S*60S=3000T,也就是才3P的算力消耗。
而林远清楚知道,A100满负荷跑同样的一次数据训练却需要十分钟。
已知,A100的满负荷算力为:35T/S,则A100满负荷运行十分钟产生的算力是:35T/S*600=21000T=21P。
也就是说,完成同样的工作量。算力系统只用了3P算力,而A100则用了21P。由于A100的算力值是现实世界的算力值,因此哪怕是用H100算力卡,其工作效率虽然会提升,但是消耗的总算力不会改变。
进而得出:训练这份10G数据集,算力系统1P的算力相当于现实世界的7P。那算力汇率就变成1比7了。
这不就和之前的1比3对不上了嘛。
这系统虽然神奇,但目前为止林远并没有发现这系统有突破自然法则的迹象。
AI的模型训练其实就是数据计算,既然是数据计算,那就不存在那会儿算的慢这会儿算的快的情况,因为林远用的数据类型没变,都是TF32。
‘难道算力系统有拟人化?有时干活快,有时干活慢?’
带着这个疑问,林远在不同的时候使用算力系统计算同样的那份数据。
他试了在吃饭的时候、蹲坑的时候、睡觉前、甚至是,,,看片片的时候,可特么的最终的算力值消耗是恒定的。
‘艹,你特么这汇率还是波动的?’
林远又转而用算力系统去计算最初的那份TF32测试数据,可又偏偏获得了最初的1比3的算力汇率。
他又不得不换了另外一份同样是10个G左右的外卖配送数据,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算力汇率变成了1比6。
随后林远不停地变换数据样本,最终他发现:随着选用的数据样本不同,算力汇率竟然是变化的。
特么的,数据样本不同所消耗的算力值变化是正常的。可是算力汇率变化是什么鬼。算力汇率变化,意味着算力系统处理不同数据样本时的效率是不同的。
这就好比同样一台电脑,在运行不同程序的时候,CPU占比不同是很好理解的。可特么这台电脑运行不同程序的时候,CPU的最高主频竟然是变化的。这就反科学了啊。
喂,系统,告诉我,你特么是不是高维生物。
三维世界的规则解释不了你了呀。
啊啊啊~~~
最后,林远不得不深入去研究算力系统的AI模型训练过程。因为当一个黑盒子表现出问题,但你又找不到问题的时候,那你就只有钻进这个黑盒子去看。
虽然,这个黑盒子,很复杂。
林远怀着忐忑的心情让系统展示了详细的训练过程。
“这。。。”
林远瞪大了眼睛,眼前虚空浮现的AR影像中,那代表模型的结构图形竟然在变化。
AI模型训练本质上是用算力卡将采集到的数据,扔进预设的一个模型里头计算。
模型可以被粗略的当成是一个公式。(反正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公式)
所以,AI模型训练简化到极致就是:y=f(x)。
x代表采样数据。
f代表模型。
y是计算结果。
现实中的AI模型训练是在训练过程中改变f的参数,比如:f=2x+1,跑着跑着就会变成:f=3x+1。但绝对不会跑着跑着变成f=3x+1/x+1。
除非人为改变模型后重新跑训练。
但是,算力系统在训练的时候特么地把f的模型结构给改了。
也就是说,f这个公式随着训练原来一直都在变化。那既然是在变化,那算力汇率能固定就有鬼了。
这就好比,一台电脑,竟然能跑着跑着更改自己的CPU结构。
这,,,林远脑中顿时冒出一个难以置信的想法。
在了解到林远住在郊区合租民房之后,小刘师兄很快就给他安排了一间两人间的研究生宿舍。
由于还未到新生报到的时间,这间宿舍也就只有林远一个人住。
研究生宿舍由于有政府财政补贴,因而一年的费用低到不能再低--只要2000块。
林远在好团那边半个月的租房补贴就要3000块,事实上150块一天在如今的紫金市也只能住个较为偏僻的快捷酒店。所以,还是学校好啊。
在经过了社会一年的暴击之后,重回校园的林远犹如倦鸟归林池鱼入海。
靓丽的学姐学妹,干净又便宜的宿舍,廉价美味的学校食堂。这些都是外间所没有的。
林远终于拆掉了他那辆小电驴后座上的外卖箱,他并没有把箱子扔掉,然后费了很大功夫把它清洗干净,然后当成了一个储物箱来使用。
这不仅仅是考虑到节俭,也是为了让自己不要太飘。
林远在经过强烈的对比之后,心里总有一种声音在告诫自己--不要忘了之前的绝望。那种每天一睁开眼睛看不到希望的绝望。
由俭入奢易,林远下意识觉得:之前一年的经历会是自己宝贵的财富,那些在大马路上流过的汗水和吸过的尾气重新塑造了自己。
而那个映着黄色考拉logo的外卖箱,每当林远看到,就仿佛会在鼻尖嗅到大马路上的烟尘,听到连绵不绝的机动车的喧嚣。
他把这个外卖箱当成了书箱,用来存放他最重要的参考书籍。
-----------------
由于实习工作过于枯燥,林远偶尔也会和小林师兄吃饭的时候吐槽两句。他可不会傻到因为这么点事情去麻烦张教授。
而小林师兄的回答是:枯燥和无聊才是常态。以后读研的过程中,这种时候多的是,就当是提前的磨炼吧。相对来说,能跟着张教授已经是万幸了。至少不会真的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
林远也就慢慢释然了。
至于为何用“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来形容导师和导师带的研究生,林远从网上,以及从小林师兄的口述中也渐渐明白了大概。因为读研过程中的很多时候真的就像是员工一样,在给身为导师的老板打工。
但是好在林远的导师是张教授,万幸!万幸!
此后的日子里,林远除了去好团那边实习,就是骑着他的那辆小电驴在校园里到处逛。
自打辞了家教后,那几位家长重新找了老师,可连换了两位依旧是不满意。以至于他们把薪资翻了一倍想求林远回去。
400块钱一小时!!!
林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值钱。他的教学风格其实就是在插科打诨中穿插着讲点数理化。
他觉得如今自己这种赚钱路子和父母从小教的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什么老实本分、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林远最本分、最勤恳、最踏实的时候就是送外卖的时候。
算了,林远权且就当作是:送外卖吃的苦磨炼了自己。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他的这个转折,他一定会这么说的。
但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切的转折都是源于:他是个挂逼。
努力只是前面的那个1,而开挂是往后面写0。
这一刻,林远仿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哎,张教授真乃我再生父母也!恩师,弟子将一辈子铭记!’
林远很快接受了生活的改变,他适应了这种变化,但也绝不会任由自己随波逐流。他还是想做点什么,否则身怀算力系统的意义在哪呢。
为此他经常思考,而他思考起来有一个习惯--随地就坐。这是之前送外卖的时候弄出来的习惯,林远刻意保留了这个习惯。坚硬的地面让他有一种踏实感。
-----------------
“夏叶,你看。”
周末紫金航校的某处学生食堂里走出来一对刚吃完饭的女生。
“看什么呀。”名叫夏叶的女生心不在焉地回应着。
“那个送外卖的,怎么又碰到了。”
夏叶顺着自己好闺蜜宋晓晓的目光看去,“哦,肯定是来送外卖的吧。”
宋晓晓一脸嫌弃的表情,“他怎么连制服都不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这里的学生呢。马上开学要有新生进来了,感觉他不怀好意。”
“哎呀,晓晓。你怎么还有心思想这些,宿管阿姨又催我腾宿舍了。。。”
宋晓晓闻言也是一声叹息,没了兴致再去看林远。“谁叫我们读的是航校的艺术系。”
紫金航校是老牌理工科院校,其艺术系历来不是强势专业,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紫金航校还有艺术系。
夏叶一脸愁容,“要不我们去培训机构教跳舞吧。”
“你之前不都试过了。教那些孩子跳舞,还要应付烦人的家长,机构甚至还要你去发展客户。你乐意你去,反正我是不去。”
“可我现在需要一份工作,先得活下去。我决定了,先去培训机构当老师过渡一下。至少先在这里生存下去。”
“你爸妈花了那么多钱是为了让你去培训机构当孩子大王的吗。”
夏叶闻言眼神黯淡,“所以我一直不敢告诉他们,”她的声音越发轻微,“就是怕他们失望。花了这么多钱,结果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
夏叶和宋晓晓的身形姣好,加之学的又是跳舞,整个人乍一看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清气。可娇花素来需要滋养,艺术系的学费虽然并非就贵很多,但是花在妆容和医美上的钱却不是小数目。
“早知道当初就不学跳舞了,”夏叶说着眼看就要落泪,“我这样的普通家庭学什么艺术,,,还拖累爸妈。”
“夏叶,你别哭呀。你先住我那好了呀。”
“你住的也是单间。”宋晓晓也不宽裕。
“你不嫌弃和我挤小床就行。”
“我怎么会嫌弃。晓晓,谢谢你。”
“谢我干嘛。对了,我有个来钱快的路子,你想不想听听。”
夏叶顿时一脸害怕的模样。
“你怕什么,我又不是老鸨。就是去桌游和剧本杀店里当搭子,时间短,钱还行,最重要是没风险。”
夏叶很抵触,“我不想,出卖色相。”
“姐妹。那你干嘛选择学艺术呢。你看看我们自己,”宋晓晓指了指自己和夏叶的胸口,“艺术系干嘛不招胖子和腿短的。你选这条路的时候就已经和色相沾边了。
哎,你觉得那些明星和演员难道就不是出卖色相。只不过是看出卖到什么地步罢了。
那些店里消费的都是宅男,他们就是花钱买那一刻的幻想,不就和普通人追星一样吗。我们就把自己当成是明星和粉丝的线下见面会。
你放心,店里都有摄像头。他们要是敢动手动脚,我们报警赔死他们。”
夏叶有些动摇了。
宋晓晓接着道,“你想想在培训机构一天下来有多累,还没几个钱。”
“真的不会被揩油吗?”夏叶试探着问道。
“我难道会骗你?”
张教授重新戴上了眼镜,手指有节拍地敲击着桌面。眼神则已经飞向了漆黑如墨的窗外。
“我今年快60啦。我参加工作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真是一个,,,一个匮乏的年代啊。
哪像现在,人人都想着减肥。
那时我为了改善伙食,还要时不时买几斤肥膘,拜托食堂的师傅给我熬成猪油膏。就放在那种搪瓷罐头里面。从食堂打了饭回来,舀出那么一勺,再浇上点酱油。就着白米饭吃也很香。”
林远不明白导师回忆过去的日子和上哪去弄算力设备存在什么联系,他就只是静静地在一旁听着。
“后来,,,从一个师兄那里打听到了个改善伙食的法子。你猜是怎么着。”
林远对九十年代的生活并不了解,那时他还没出生呢。于是就随口回道,“自己养点鸡鸭?”
“你这法子那时我还真想过,可养鸡鸭也得有东西喂呀。那时老百姓养的鸡鸭好多都是散放到野地里去刨食吃的。我们一群住教师宿舍的怎么养嘛。
不过,要是馋得急了,我们也会找农学院开展联合研究。”
联合研究?林远脑补了下,教鸭子写代码?然后因为鸭子不会写代码,就把它给炖了?
张教授勾起了往事,脸上浮现起了一层淡淡的光晕,“后来我师兄告诉我,可以取食于敌。”
“啊?什么取食于敌。”林远不明白这都哪跟哪。
“那时我们这些高校青年教师,很多都是未来的学者苗子。还是有一些对外交流机会的。”
“出国交流?”
“不是,”张教授摆摆手否认,“那个年代出国哪那么容易。大使馆和领事馆,还有一些外资参与的组织机构,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的嘛。请我们过去讨论讨论学术啦,再关起门来谈谈民主人权自由啦。”
“所以?”林远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我每次都是奔着茶歇去的。”张教授不自觉开启了眉飞色舞,“诶,将来我肯定也会带你去参加一些活动嘛,到时你就明白了。茶歇嘛,就是大家一群人在一起开个会,别管是什么由头的会。那总不能光唠嗑吧,总得准备点吃的喝的。
这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国外,都有聊天时吃吃喝喝的习惯。”
“所以,老师当时就是奔着吃喝去的?”
“额,,,你也不能这么说。你也知道,我们国家那个时候穷嘛。国外很乐意在我们这些高知年轻人身上下功夫,我被他们一通洗脑恶心,还不能和对方开干,就只好吃东西报复他们。
我们最喜欢冬天过去,穿个大衣,方便捎带些东西回来。”
林远弱弱地来了句,“消耗敌方物资?”
“对对对。”
“老佛爷已经付过钱了?”
张教授猛地一拍大腿,“你这总结的可太到位了。”
“这不是我总结的。”
“什么?我这故事好多年没和人提了,当年那些家伙应该也不会乱说才是,你是怎么会知道的。你问李有才,他肯定打死不承认。”
“啊?李院长也有份。”林远惊奇反问。
“开玩笑,这种事情怎会少了他。你还没回答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不知道呀。”
“那你怎么说不是你总结的。”
“您等下,我给你看个东西。”片刻后,林远打开了一个视频。
“兄弟们,又要到饭啦!”随着这一声高喊,张教授接过林远的手机,很快就沉浸其中。
a few moments later。。。
张教授幽默地来了句,“想不到,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所以,老师的意思是让我找国外机构去申请计算资源?”
“额,,,据我所知,从一些非正式的渠道听说,,,”张教授加了足够多的前缀,“某些国外NGO类组织,是有打着开源和免费提供科研算力资源的名义,行收集他国数据的不法勾当。所以,为师打算重操旧业,替你趟趟水。”
林远没想到导师给出的方案竟然是“北美打野路线”。更惊讶于苦苦寻觅无果,可答案却就在放松时随手刷的短视频里。
可林远略一思考,就感觉到这里头有风险,“老师,这样做,毕竟是有擦边的嫌疑吧。”还有半句话他没说:这特么可比自己先前手搓录取通知书严重多了吧。
“你怕什么。我们当年一群人被GuoAn逮去问话,还不是靠着对祖国和民族的赤胆忠心经通过了组织的调查。身正不要怕影子歪。”
“你们还被逮过?”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但人嘛,只要做事就会留痕。组织是讲道理的,讲内部民主的。调查清楚之后也就没事喽。”
“然后老师们继续去混吃混喝?”
“这个,,,我确实是如你所说,但我总觉得李有才从那以后就有点神神秘秘。我问过他,他没承认。可从他后来突然从学术路线改道行政路线,我觉得这里头不简单。。。”
还别说,林远从中听出了《潜伏》的味道。
“余则成?”
“差不多有那个意思。好了,你先回去吧,我来试着查查看。”
林远于是就打算听从导师说的,先回去等消息。
一块H100 GPU的价格,林远在狗东上查过,约摸是20个W起售。所以,算力设备这事根本就不是张教授自己掏点腰包就能解决的。
林远总觉得,让自己导师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干这种事情,有点过意不去。万一真的因为这个再被逮去,这个年纪了也不好看啊。可林远自己又有点怂,他不是没想过要是自己亲自来。他也怕因此摊上事情。
“老师,”林远停住脚步往回走,“要不,咱就算了吧。我也不是非要弄我那个项目。”
“怎么?你怕有一天和你老师我隔着铁栅栏见面?”
林远不说,算是默认了。
“怕个luan子,我几十年又不是白混的。你不用替我操心。”
林远一时有些后悔自己来找了导师。他不忍自己提出的锅却让老师来背,于是一咬牙,“老师,我来吧。我来去找找有没有这类NGO组织。”
“你?”张教授想了下,“瓜田李下的,还是我来吧。现今的形势与我们当年不同。我们当年但凡不热衷于出国的,就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现在不同了,形势更加复杂。你还年轻。回去吧。”
“老师,您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了。我会担心的,你放心好了。就算真有什么事情。就按您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歪。”
林远的表情很坚定,张教授考虑了一会儿,忍不住微微点头,“也行吧,年轻人总是要有一点胆气的。真要有什么事,我替你作保。”
不多时,林远就从导师办公室出来了。
他仍旧有些懵逼。
这一趟导师办公室回来。怎么就感觉是,北美打野+《潜伏》双重剧本杀呢。
林远还是在教育机构培训了两天,短短两天培训的自然不是如何教学。
如果要概括这两天的培训内容,一言以蔽之:一定要保持逼格。
林远从教育机构那里了解到:随着国家对教培行业的打压,大型辅导机构被暴击,反倒便宜了它们这种小型机构。
这个机构挂的是才艺培训的牌子,而且也不办线下集中式的辅导班了,而是搞起了上门小班教学。
一时间紫金当地几所名校的在校生们成了香饽饽。
相比于本科生们的稚嫩,经历过考研洗礼的研究生自然更加受欢迎。
而紫金市当地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那两所985--紫金大学和方向大学。
这些学校里头的学习很卷,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又远非本科阶段可比,因而没多少研究生有精力出来干家教。
那接下来就是紫金市的6所211了。
虽然都是211,但是211里头也是有鄙视链的。
就比如资金老三--紫金航校。仗着航空航天强势特色专业,老是对上头的两位老大哥很不服气。大有一副“有种和老子上天打架”的架势。
而林远作为紫金航校的准研究生,自然是颇受欢迎的。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AI发力,chatGPT爆火新闻端的当下,有点资产的家庭总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接触社会上第一手的科技信息。因此林远的计算机专业身份为他成功加分。
林远听机构那边反馈,因为他是计算机专业,所以比紫金大学的数学系或是物理系的研究生受欢迎的多。
但其实林远自己很清楚,紫金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研究生应该比自己含金量高得多。
林远意识到:一个人并非是含金量高就能获得更高的回报,最终还是要通过满足社会的需求来实现个人价值。
就以各大专业的毕业薪资来说,计算机行业已经火了很多年了。
林远再一次感受到算力系统的正确。
还好没让自己学个清汤寡水的数学专业。
现实往往和人们的想象存在反差,在不少人的映象中,秉持着“数学是自然科学他娘”,觉得数学好像很厉害很无敌。
但是,统计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林远还好奇去查了下各大高校数学系毕业生的薪资,从平均数值上来说,数学系真就是给计算机系提鞋的。因为只听说数学系转计算机系的,没听过计算机系的转数学系的。
所以,数学系整个就是:你学我推荐,我学我不学。
林远算是明白了:计算机专业的工具属性更强一些,而数学专业的理论性质太浓厚。
搞理论只有人类精华中的精华,塔尖尖上那一小撮人才行。以自己目前这水准,还是老老实实去搞应用吧。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则更加不懂这些科技类东西的门道。
科技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懂与不懂跟有钱没钱关系不大。而在于你是否愿意去了解,有没有科技思维。
就以今年火爆的chatGPT来说,其实社会上99%的人都不了解。
以那家机构负责对外揽客老师的原话:你就算跟那些家长们讲了原理他们也不懂,你就干脆摆出一副“说了你们也不懂”的姿态。他们去买名牌包包等奢侈品难道就是为了好用吗?
这样一说,林远豁然开朗。
敢情“家教”行业也成了奢侈品消费的一环,自己成了奢侈品本体。
难怪机构那边强调--一定要保持逼格。
而所谓的保持逼格,就是千万不要过分附和家长们。也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贫寒。一定要彰显出名校研究生的气度。
教的会还是教不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满足客户的情绪价值。
就跟这年头买BBA差不多的道理。
于是,林远就开始了自己在钟山脚下某高档小区的上班日常。
并不近视的林远为此还特地去配了副眼镜。
在脱下黄袍之后,林远也确实一身的书生气。果然是人靠衣裳马靠鞍。
那个小区送外卖的时候林远也去过几次,门口的保安每次都要和住户确认后才会开门放行,并且还会要求留下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并对外卖人员拍照留档,外加限定多少时间内必须出来。
这次林远换了种身份进去,感觉很神奇。
门口的保安他还记得,可是对方却根本不记得他。
林远被安排了三个五六年级孩子的小班理科辅导。上课地点在三个孩子的家中随机变化。
眼下暑假未到临近期末,但出乎林远意料的是:这三个孩子的家里根本就没把期末考试当回事。对他们来说,仿佛考试就不存在一般。
教授的内容也不单纯是林远本以为的数理化。
去那上课的第一天,三个家长特地都到齐了。他们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小林老师,你多和孩子们讲讲你的求学历程和大学生活。再者,给他们讲讲科技发展史。书本上的东西挑重点的讲就行。”
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林远第一堂课就放飞自我了。
只因为在他看过了小学卷子后,林远觉得:这都是特么啥勾八玩意儿。
考虑到算力系统的引导,以及林远个人的志趣,他本人更加热爱动手实践。并且计算机就是一门偏重实践的学科。因而林远对于小学数学卷子上那些题目的看法就是勾八玩意儿。
“这题,故意给你们设套。一楼到三楼总共爬了几层楼梯。在计算机世界里就压根没有从1开始的,我们习惯把一楼叫做:0楼。然后题目就成了:你从0楼爬到2楼,总共爬了几层。那不就是两层嘛。原题不就是强行给自己上难度嘛。”
“还有这题,是玩障眼法。真正的审题是让培养你们从现实事物中提取抽象规律的能力,而不是故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故意把条理清晰的毛线揉成一团,再扔给你们去解开。
你们放心好了。谁要是写代码的时候敢这么干,一定会被踢出去的。”
林远虽然目前没有参与过大型软件项目,但是也已经阅读了不少优秀开源项目的代码。他深知:好的设计一定是条理清晰的。
林远只得感慨,“过了这么多年,怎么你们还在经历我们当年经历的一切。”
他终于明白,为啥这些个家长不那么看重期末考了。
反正离影响深远的中高考还远着呢,何必在小学的课程上屎上雕花呢。
林远此后的日子里每周六或周日过来上半天课,课程时间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连上厕所吃零食的时间也算。这几位家长甚至已经预约了林远的暑期辅导课。
得益于自己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林远的时薪轻易就来到了200元。
两次课程下来,林远在与这些家长们聊天中也有所感悟。他们也并非全然是钱多烧得慌,只是想让孩子接触一些课堂之外的知识。
这让林远更加的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或许就在于环境与引导。
色号的问题通过爬虫采集大量图片数据,再做个统计排列就能解决。
但另外的问题--尺寸问题,却并非那么容易。
尺寸问题初看是最容易解决的,但实则并非如此。
因为林远总不能打电话到紫金航校的招生办,让对方把录取通知书的长宽,以及上头每张图片的位置和大小,还有每个字的位置和大小,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供过来。
尺寸不仅仅是录取通知书本身的大小,而是包含了上头每一个图案和字体的大小和位置。
如果对数字图像稍微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不可能光凭网上搜到的实物图片去复刻一张一模一样的实物。
因为任何针对实物的拍摄都会存在一个问题--视角和景深。
简单来说,人类是三维生物。可图片是二维空间。拍照就是把三维空间投射到二维空间。所以必然存在失真。
要获取一张图片本来的样子,就需要对图片做几何转换。而几何转换的关键在于参照物。
因为你不可能知道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拍摄者站的位置以及摄像头各项角度参数。因而就只能从图片中寻找锚定参照物。
最普通常见的参照物一般是桌子。因为几乎所有的桌子横竖两条边都是垂直的。
不管是直角还是圆角的桌子,其横竖两条边一般都是垂直的。但是投射到照片上却几乎不可能是垂直的。
获取二维平面上这两根线条的角度,就可以推算出几何变换的参数。因为不同的拍摄视角必然导致不同的角度参数。
而现今的诸如halcon、OpenCV等数字图像处理工具,都已经封装好了这类常见的图片处理功能。因而林远只需设定参数后调用即可。
但是眼下的麻烦在于--万恶的美颜。
在这个照片不再是照片,满地都是照骗的年代。很多时候手机在拍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自动开启了美颜功能。
这就导致拍到的图像包含的数据不再是原始的。比方说:线条被拉伸过,更恶心的是被扭曲之后又被拉伸平整过。
以至于林远恢复出来的照片总是带这些失真。不是边角歪扭,就是上头的某些字体不真实。
无奈之下,他只得求助于算力系统。
林远祭出算力系统来对图片进行修正。
图片修正属于算力系统的常规功能。因为其训练素材随处可见。但凡是林远观看笔记本屏幕,再或者是手机屏幕的时候,他看到的都是二维图像。
这些二维图像就是算力系统最好的训练素材。
甚至可以说,只要林远刷手机,那算力系统就在收集二维图片素材。
所以,让算力系统完成最终的图片美化,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那林远为何不干脆直接让算力系统一键生成一张录取通知书得了呢。一来是林远不愿意浪费宝贵的累积算力,以及不想承担大量运算之后的副作用。最终的图片美化,可比直接一键生成需要计算量小得多。自然而然的算力消耗和副作用也就小得多。
二来是林远不喜欢事事求助于算力系统,否则自己不就成了系统的傀儡了。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不适感--万一自己成了寄居蟹的壳呢。
林远心念微动之下。
设定算力功率:50T/S。
按照惯例,他设定了一个很保守的数值。
三秒钟不到,他的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张美化修饰完毕的,映着他的头像的录取通知书。
紫金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姓名:林远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系统还很贴心地将图片的数字格式转为了印刷格式--CMYK。
图片一共正反两面共两张,2K分辨率。总体不大,也才将近10M。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因为算力系统可以通过林远的眼睛采集输入,但是目前没有什么途径输出数据。因而哪怕最终生成的图片就在眼前,但是林远却无法下载下来。
‘系统,能不能在我脑子里生成一个WIFI,以后我们用无线交流。’
系统没有任何回应。
‘蓝牙也行啊,虽然速度慢一点。’
‘实在不行,摩斯码电波也行啊。’
‘天啊,我不想手输啊!’
最终,林远无奈接受了唯一的可行方案--手输。
因为计算机世界的所有数据都是数字,而图片不过就是一堆8位字节组成的数字罢了。
10M,也就约等于是10的7次方个字节。
一千万个字节!!!
每个字节是类似这样的:1A、2B。由0~9、A~F组成的两位字符。
林远要把一千万个这样的字符输入进计算机。
如果一秒钟输入两个字节,那一分钟就是120个,一小时就是7200个。一天24小时就是172,800个。
林远大致需要不眠不休连续输入两个月。
不得不说。计算机世界的一片小小雪花,落在现实世界就是一座大山。
所有这一切的起因,都在于人脑和肢体在面对以G为单位的CPU时的无力。
‘哎,碳基生命果然渺小!’林远只得自嘲。
‘但是,我是一个智慧的碳基生命。’
‘系统。对通知书的非重点区域进行模糊化处理,仅仅保证重要区域的分辨率。’
一份通知书上大部分的区域都是颜色变化很小的,这些区域直接模糊处理。然后再做个逆向的锐化处理即可。
但是对于内容比较丰富,比如:有文字的地方、有签章和印鉴的地方、有照片的地方,那就是必须要保证分辨率。
其实,一张通知书上需要保证分辨率的区域也就是20%左右。
林远再将图片的分辨率降到1080P,反正就是拿着这张证书去混一份家教而已,又不是去和有关部门打交道,那1080P分辨率肯定足够了。
由于1080P整体数据量只有2K的四分之三,进而再将砍掉80%的可忽略区域。
林远的数据手输时间缩减到了200多个小时。
这个时间依然太长。林远恨不得有一双镭射眼,直接能把数据打进笔记本。
为了缩减时间,林远舍弃了封面。因为每个人的录取通知书封面都是一样的,并且封面上没有太多文字,图片也并非很清晰。于是林远干脆就自己生成了一个封面,仅仅是通知书的正文部分采用系统生成。
于是手输时间又砍掉一半,来到了100个小时。
一周后,一张如假包换的紫金航院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终于出炉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