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叹了口气,“世民,你有所不知,为父也是迫不得已。朝中有人进谗言,说李昊功高震主,恐有不臣之心。为父也是为了保全李家,才出此下策。”
“可是父亲,您这样做,只会将李昊推得更远!”李世民语气坚定,“如今乱世将至,各地豪杰纷纷起兵,我们李家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就必须依靠李昊的军事才能。没有他,我们迟早会被其他势力吞并!”
李建成也点头附和,“二弟言之有理。父亲,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李昊,并向他赔礼道歉,恳请他回来主持大局。”
李渊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好,我这就派人四处打探李昊的下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他找回来!”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三个儿子,“孩子们,李家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兄弟齐心,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齐声应道:“是,父亲!”
悔恨如潮水般涌上李渊的心头,他无力地靠在椅背上,眼前浮现出李昊年幼时的模样。那时的李昊,不过是个瘦弱的孩子,被遗弃在荒郊野外,是李渊将他带回了家,视如己出。李昊天资聪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很快便在军中崭露头角,成为李渊最倚重的将领。突厥来犯,李昊率领三万飞虎骑,以少胜多,大败突厥五十万大军,立下赫赫战功。
李渊清楚地记得,凯旋之日,李昊身披战甲,英姿勃发,接受众将士的欢呼。那时,李渊是何等的骄傲,他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优秀的义子而感到自豪。然而,功高震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朝中大臣的谗言,让李渊对李昊产生了猜忌,他害怕李昊的功劳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威胁到李家的未来。
于是,他开始疏远李昊,将飞虎军的兵权逐步交给李世民,最终,他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李昊驱逐出府。李渊以为,没有了李昊,他依然可以掌控一切,然而,他错了。杨广的圣旨,如同当头棒喝,将他从美梦中惊醒。没有李昊,李家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在这乱世之中,如同风雨飘摇的小舟,随时可能倾覆。
李世民同样心潮起伏,他想起与大哥李昊并肩作战的日子。李昊的军事才能,让他叹服,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李世民受益匪浅。突厥之战,李昊力挽狂澜,至今仍让李世民记忆犹新。
李世民深知,李昊的离开,对李家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他曾多次劝说父亲收回成命,但李渊一意孤行,最终酿成大错。如今,李家面临灭顶之灾,李世民才真正体会到李昊的重要性。他多么希望,李昊能够重新回到李家,带领他们渡过难关。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初,他们对李昊的离去,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甚至还有些幸灾乐祸。他们认为,李昊的离开,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可以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现在他们才明白,李昊的存在,对李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书房里一片寂静,只有李渊沉重的叹息声在回荡。悔恨,无奈,绝望,交织在一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让他们能够重新选择,然而,一切都太迟了。
“父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李建成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