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琴刘勇的其他类型小说《刘琴刘勇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小说》,由网络作家“真威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林小玉发现妈在看她的脚,不好意思地把脚指头缩了回去。这个举动,让李老太心里一酸。“鞋不合脚,都顶破了怎么也不跟妈说。”林小玉小声说:“我说过的。”一个月前她就说过自己的鞋破了,妈说她知道了,过了几天去商店买了鞋回来,她以为是她的,兴冲冲的想拆开,妈还板着脸说:“别动,那是你二哥的。”还是买给二哥结婚穿的皮鞋。她心里生气,觉得妈心里只有两个哥哥没有她,她都说过自己鞋不合脚破了,妈却只记得给二哥买鞋,不记得给她买。为了赌气,她也没再提买鞋的事,就看妈什么时候发现该给她买鞋了。李老太:“……”公交车来了,李老太牵着林小玉的手上了车,买了两张到国营商店站的票。林小玉见她妈不是要回家,而是要去国营商店,心里就想,会不会是想带她去买鞋。就开口试...
《刘琴刘勇重回儿子结婚当天,我当场搅黄婚事小说》精彩片段
林小玉发现妈在看她的脚,不好意思地把脚指头缩了回去。
这个举动,让李老太心里一酸。
“鞋不合脚,都顶破了怎么也不跟妈说。”
林小玉小声说:“我说过的。”
一个月前她就说过自己的鞋破了,妈说她知道了,过了几天去商店买了鞋回来,她以为是她的,兴冲冲的想拆开,妈还板着脸说:“别动,那是你二哥的。”
还是买给二哥结婚穿的皮鞋。
她心里生气,觉得妈心里只有两个哥哥没有她,她都说过自己鞋不合脚破了,妈却只记得给二哥买鞋,不记得给她买。
为了赌气,她也没再提买鞋的事,就看妈什么时候发现该给她买鞋了。
李老太:“……”
公交车来了,李老太牵着林小玉的手上了车,买了两张到国营商店站的票。
林小玉见她妈不是要回家,而是要去国营商店,心里就想,会不会是想带她去买鞋。
就开口试探,“妈,咱们不回家吗?”
李老太:“不回家,先去国营商店给你买双鞋。”
……
捧着鞋子走进大院的时候,林小玉脸上的笑都还没下去。
看到女儿高兴成这样,李老太是又高兴又觉得心酸。
“书萍回来了 ,身体没啥大问题吧。”王大妈瞧见母女二人回来了,就走了过来关切询问。
李老太摇头,“没啥大问题,就是气狠了血压升高啥的,医生让输了水观察了一晚上就回来了。”
“你昨天被送医院去了是不知道,你家老林给刘琴姐弟包足了红包,又赔了不是,哄着把刘琴迎进了门。”
李老太冷笑,“能想到。”
“你家大儿媳妇因为你家老二媳妇儿的彩礼和下车红包,比她多,带着孩子回娘家了,你大儿也跟着一起去了。”在院子里洗衣台前洗衣服的赵大妈,看见李老太也擦着手上的水,走过来说。
“看她那样子,你们老两口要是不把彩礼和下车钱补上,她是不会回来。”
李老太冷哼,“不回来就不回来,我反正是不会去请的。”
赵大妈诧异地看着她,“你现在倒是硬气了,以前只要你大儿媳生气,带着孩子回娘家,国栋不去请,那回不是你提着东西去请的。”
她们这大院子里,也就李老太这个婆婆,当得这么窝囊。
其他的,那个不是把儿媳妇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李老太叹气,“我以前想着是家和万事兴,只要这一家子和和睦睦,孩子们能好,我这个当妈的受点委屈,吃点苦也没啥。可我付出了这么多,除了小玉这姑娘,他们那个在意过我?”
二人点头,确实,昨天她都那样了,天黑都没从医院回来,林建设他们也没想着去医院看看情况。
李老太:“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人哪,你越对人家好,人家还觉得你是应该的,觉得你贱,我以后是不会再犯贱了。”
王大妈点着头说:“就是该这样。”
“哟,国栋妈回来了。”李老太最讨厌的赖老太出来倒水,看见李老太,就尖着嗓子喊。
“国栋妈不是我说你,昨天那大喜的日子,你真不该闹成那样。人家就似乎闹闹喜婆婆热闹一下而已,你就算不高兴也该忍忍嘛。闹那么一场,得罪了新媳妇儿,又惹了儿子记恨,还伤了你和老林的夫妻情分。到最后,还是贴了那么多红包钱,把人娶进了门,真的是不值当。”
这赖老太六十六岁了,算是这院儿里年纪比较大的老太太, 为人小气爱占便宜,更爱倚老卖老,摆起长辈的架子说教。
李老太翻了个白眼,没搭理她,关她屁事。
“我先回了。”李老太跟王大妈她们说了一句,直接回家了。
赖老太见李老太无视她,还生气了,指着李老太的背影冲王大妈她们说:“你们看看,我是为了她好,劝她几句,她还不搭理人。”
王大妈和赵大妈对视一眼,翻了个白眼,也转身回家了。
赖老太:“……”
李老太走进家门,就看到了坐在凉椅上看报纸的林老头。
“爸。”林小玉喊了一声。
林永年冷哼一声,没有应。
林小玉吐吐舌头,抱着新鞋走到墙角自己的床边,把鞋放在了床脚。
林家的房子是两室一厅的格局,原本是林永年两口子一间,林国栋两兄弟一间,林小玉睡客厅。
后来林国栋娶了媳妇,林建设下了乡,就林国栋两口子一间,林小玉依旧睡客厅。
等到林建设回来了,就把客厅的小床换成了上下铺,林小玉睡下铺能拉帘子,林建设睡上铺。
等到林建设要结婚了,老两口就把他们的卧室让了出来,在客厅隔了个隔间,林小玉依旧睡客厅。
李老太看都没看林永年,径直走进从堂屋里隔出的小卧室,弯腰在床底摸了个盒子出来。
打开盒子,原本还有一千块钱的盒子里,就只剩八百多了。
她把盒子里的钱,全部拿了出来,用手绢包着,打开衣柜塞进了自己冬天才穿的线裤口袋里。
免得林永年那老不死的,拿给老大媳妇儿。
林永年早就听见赵大妈她们喊书萍的声音了,故意拿了张旧报纸来看,等着老太婆进屋了后主动跟他说话,她要是态度好,自己就不跟她计较昨天的事了,没想到她就这么进屋了。
林永年气得放下了手里的报纸,她昨天闹成那个样子,让他们一家人丢了脸,被人看笑话,还把他脸抓得见不了人,她还不理上人了。
林小玉看她爸生气了,也不敢说话,默默收拾家里。
李老太换了一身衣服出来,就看到女儿在默默收拾,这个家,除了她和小玉就没人会主动收拾。
就算家里这么多人,也都闲着,也要留着她给小玉收拾,李老太忽然觉得, 自己把女儿教得太懂事了。
这样懂事的小玉,就是下一个自己。
说小玉是下一个自己也没错,因为上辈子,小玉嫁错了人后,也是一样为了家庭和孩子吃苦受累,嫁了个那样没出息的男人也没离开,四十岁就把自己熬成了那副样子。
想起小玉上辈子的样子,李老太就心疼啊。
“收拾啥呢,这家里是没人了吗?用得着你一个孩子收拾。马上高二了,还不知道抓点紧看书学习,看书去。”李老太推了林小玉一把。
上辈子她记得小玉高一和高二的成绩都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上了高三成绩就下降了。
高三下学期更是逃起了学,跟张铁军耍起了朋友,不顾他们的反对,要死要活的跟张铁军结了婚,开启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
这辈子,她一定要抓小玉的学习,更要防着她跟张铁军那个混蛋再谈上恋爱。
这八几年的大学生, 还是很吃香的,大多读出来都是端铁饭碗的,要是小玉也能考上大学,她以后的人生会轻松很多。
李书萍笑而不语,两人就站在三轮车前吃饺子。
一个青年从摊子前走过,走出去都五米远了,又倒了回来。
“卖的是啥?”
“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李书萍回道。
周翠兰连忙帮她推荐,“皮包馅儿大,特别好吃,你吃了绝对不会后悔。”
青年摸了摸有些饿的肚子,“多少钱一碗?”
李书萍:“三毛钱一碗,一碗十五个,保管你吃得饱饱的。”
“这么贵,吃一碗面才一毛呢。”青年皱眉。
“那面里没蛋,也没我这饺子好吃呀。”李书萍笑着说。
“那给我来一碗吧。”
“你先坐着,饺子很快就好。”李书萍放下碗,往锅里下了十五个饺子。
“你的饺子好了,要醋不?”李书萍把饺子放在桌上。
青年抬起头看她一眼,点了点头,“要。”
李书萍又去倒了半碟醋来,碟子挺大的,要是倒一整碟,吃不完就浪费了。
青年夹起一个饺子蘸了醋,咬了一口,韭菜独特的香味儿,就充斥了整个口腔,又鲜又香,面皮也很有韧劲儿,比国营饭店的饺子好吃多了。
这三毛钱花得值,青年脸上露出了笑意。
王学明是一个退休老教师,早些年被打成了右派,平反后就直接退休了。
妻子早些年忧思成疾去世,儿女们也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不住一起,不会做饭的他,又有钱有闲的他,每天都会走两条街,去国营饭店吃饭,就当锻炼了。
今天正当他背着手路过梨花巷时,却闻到了一股韭菜鸡蛋馅儿饺子的香味儿,不由停足,便发现巷子口,不知何时竟然摆了一个饺子摊。
这味儿闻着不错,想换换口味的他,转身走了过去。
“这饺子怎么卖?”
李书萍看了他一眼,笑着说:“三毛钱一份,一份十五个,韭菜鸡蛋馅儿的。”
王学明见这摊子虽然简陋,但却干净整洁,摆摊的妇女,收拾得也干净利落,便点着头说:“那给我来一份吧。”
“你先坐着,饺子很快就好。”
两张桌子,一张已经有人坐了,王学明就选了没人的坐下。
等饺子的时候,不自觉地便观察起隔壁桌的年轻人来,只见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饺子蘸醋一口一个,吃得别提多美了。
有这么好吃吗?
青年发现有人在看自己,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咽下嘴里的饺子说:“都是这饺子太好吃了。”
平时他的吃相不这样的。
王学明笑了笑,对即将上桌的饺子,生出几分期待来。
饺子上桌,摊主问了要不要醋,王学明素来不爱吃醋,便摇了摇头。
饺子滋味甚美了,也让他不由想起了早逝的亡妻。
虽然妻子包的饺子不如这个饺子好吃,但是却也包得非常好,不管是家里的老人还是孩子,都十分喜欢吃,一家人常常聚在一起比包饺子,比谁包的更好看。
可自从亡妻去世,他们一家人就再也没有聚在一起包过饺子了。
王学明深吸一口气,眨去眼中的湿意,继续吃饺子。
“婶儿可以来碗饺子汤吗?”已经吃完饺子的青年拿着碗问。
李书萍:“当然可以。”
李书萍在吃完饺子的碗里舀了一勺饺子汤,还撒了几颗葱花和几粒细盐。
青年直接站在锅边喝了,喝完摸着肚子满足的道:“最美不过饺子汤,这话可一点都不假。”
“大婶你这饺子真好吃,要是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青年从包里摸出三毛钱递给李书萍,后者指了指三轮车上放着的铁盒子,示意放铁盒子里。
回到18号院,王大妈就把李老太拉进了自己家。
“书萍,真离了啊?”
她中午的时候不在家,回来就听院里的人说,书萍两口子离婚了。
她知道书萍是认真的,但没想到会真离,还离的这么快。
“真离了。”李老太无比轻松地说。
都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老姐妹这婚都已经离了,她也没啥好劝的了。
“那你以后打算怎么办?”王大妈只担忧老姐妹的生活,毕竟她工作都转给林建设那个白眼狼了。
要是没转还是制衣厂的员工,还能找厂里安排房子住,以后住的地方都成问题。
李老太:“我运气好已经在房管所租好房子了,就是23号院,明天我就搬过去。”
“对了,你大女婿不是在家具厂上班吗?我想买点家具。”
王大妈没想到她速度这么快,连房子都租好了,好在房子租得近,以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
“行,我明天直接带你去家具厂找他,还能拿员工价。”
李老太回到家,林小玉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她的东西不多,用旧被单一包就打包好了。
李老太的东西她收拾了一些,但还没收拾完。
李老太:“房子妈已经租好了,就是咱们这条巷子的23号院,等会儿咱们出去吃了晚饭,就去把卫生搞一下。妈明天找人直接搬过去,你晚上放学回来了,直接回23号院就行了。”
林小玉点着头说好。
李老太走进她和林永年的房间收拾,就见林永年躺在床上睡觉。
她也没管他,自顾自的打开柜子收拾自己的东西。
这年头大家的家当都少,李老太又特别节俭,每季的衣服也就那两三身能换洗的,收拾出来也没多少。
床单被套这些李老太是不打算带走了, 都是盖了好多年的老被子了,棉花都不暖和了,明天直接买新的。
林永年听着李老太收拾,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但作为男人的尊严和骨气,也让他做不到开口挽留。
东西收拾完,天差不多也快黑了,李老太带着林小玉去国营饭店吃晚饭。
刚走到大院门口,就撞见从外头回来的林建设两口子。
“妈,天都黑了你带着小妹走哪儿去?”
李老太没搭理他,拉着林小玉走了。
刘琴撇了撇嘴嘲讽林建设,“人家都不拿你当儿子了,你还喊妈呢,就没见过这样的妈。”
林建设皱眉,就算他妈对他不好,也终归还是他妈不是?
他妈无情,他却不能无义。
两人回到家,就看到地上那两个已经收拾好的大包袱。
刘琴:“还真要搬呀,有本事今天晚上就搬走啊。”
看她们能搬到哪里去,老太婆要还是制衣厂的职工,还能让厂里给安排住的地方。
城里住房这么紧张,房子可不好租。
这时林永年从隔间走了出来,脸色十分难看。
“爸,我妈要搬哪儿去?”林建设问。
“23号院,房子她都已经租好了,明天就搬。”林永年走到凉椅前坐下。
刘琴:“……”
竟然租到房子了,死老太婆运气还挺好。
林建设:“23号院住的人可鱼龙混杂,都不是省油的灯,我听说还住着偷儿呢,住里头的人老丢东西,那里头住的人,可不像咱们院儿这些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那么和善。我妈一个老女人带着我小妹,家里没个男人撑腰,去了准被人欺负。”
“等她受了欺负就知道咱们的好了,用不了多久,准会哭着回来。”林建设抄着手十分笃定的道。
“到时候您老也拿拿乔,可别她一哭,你就心软直接同意她回家了,不然她以后还得犯病。”林建设拍着林永年的肩膀说。
林永年粗声粗气道:“这还用你说。”
李书萍这个好日子不会过的老太婆,非要闹到这个地步,那就让她出去过那苦日子试试。
出去了受了欺负,她才能晓得,家里的日子是有多好,他林永年对她是有多好。
“啊切,啊切……”快走到国营饭店门口的李老太打了两个喷嚏。
“妈,你是不是着凉了?”林小玉关心问。
李老太揉揉鼻子,咬牙切齿,“没有,准是你爸和你二哥在骂我呢。”
林小玉:“……”
“爸,咱们晚上吃什么?”林建设肚子饿了。
林永年看了一眼厨房的方向,“厨房里有米有面,煮呗。”
林建设用手碰了碰刘琴,示意她去煮饭,刘琴老不高兴了,嘴巴噘得可以挂油壶。
林建设又推了推她,她才用力踏着地去了厨房。
林永年皱眉,花那么多彩礼娶回来的,煮个饭还不乐意,也不知道她爸妈是怎么教的。
刘琴用煤油炉子煮了三碗煎蛋面,林建设把面端到堂屋,“爸,来尝尝琴琴的手艺。”
林永年早饿了,拿起筷子就吃,吃了一口就撇着说:“没你妈煮的面好吃。”
刘琴听见这话当即就不高兴了,端着碗坐到林建设旁边,放碗的时候手很重。
林建设也觉得没她妈煮的好吃,但怕刘琴不高兴,还是大口大口地吃着说:“好吃,我觉得比我妈煮的还要好吃。”
林永年:“……”
他舌头怕是坏掉了,分不清好坏。
李老太和林小玉在国营饭店吃了红烧肉,吃完母女二人就去了23号院打扫卫生,院里的人都在自家煮饭吃,也就没打上照面。
房间小,打扫起来快,不到半个小时就收拾干净了。
晚上七点半张家都还没开饭,无他,在鞋厂上班的张大强和张二强加班还没回来。
林国栋抱着儿子俊俊坐在凳子上等着,俊俊摸着小肚子说:“爸爸,俊俊饿了。”
林国栋也饿,“再等一等,大舅舅和二舅舅还没回来呢。”
张娇舍不得儿子挨饿,就跟她妈说:“妈,要不咱们先吃吧,给大哥二哥把饭留出来就是了。”
张母还没开口,张大嫂就尖声道:“大强和老二都是家里的顶梁柱,那肯定是顶梁柱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开饭,这个规矩不能坏。大宝和二宝不也都等着吗?”
大宝和二宝是张家的两个孙子,一房一个。
“……”张娇一噎,看了一眼两个侄儿,他们刚才是吃了饼干的,她家俊俊可没有。
大嫂给孩子饼干的时候,俊俊眼巴巴地望着,大嫂说就两块了,也没掰半块给俊俊。
她平时也没少往娘家拿东西,她的孩子在娘家却连半块饼干都吃不上,张娇寒心极了。
张二嫂也跟着说:“咱们家就这规矩,这规矩还是爸妈定的呢,娇娇你要是不想等,可以带俊俊和妹夫回自己家呀。”
都在娘家吃几顿了还不走?
回个娘家,还要带着男人和孩子一起来吃,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
李书萍当没听见,招呼女儿坐下吃饺子。
只要她够有钱,多的是孙子认她。
上辈子老了,孙子们那么喜欢林永年这个爷爷,还不是因为他有退休工资,有零花钱能给他们。
她不上班没两年,林永年觉得家里的存款不该只有那么点,认为是她乱花了,管不好钱,就没再把工资全部交给她管过了。
一个星期给她一次菜钱,而且还不主动给,还得她问他要,每次问还会说一句:“不是才给过你吗?怎么这么快又花完了,都花哪里去了?”
每次手心向上要钱的时候,她都觉得特别没有尊严。
林永年放了狠话,又在窗口站了一会儿,见李书萍吃着饺子,根本不受影响,感觉自己是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挫败又恼怒的走了。
林永年气呼呼的回了家,张娇正在跟俊俊洗脚,看到他回来就问:“爸,我妈怎么说?”
“以后俊俊没她这个奶奶!”林永年愤怒地道。
张娇吓了一跳,看样子他是去说婆婆没说赢,反而还被气到了。
“爸,我妈咋你了?”林建设问。
林永年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她能咋我?是我把她骂了一顿,说她既然不看俊俊,那俊俊以后就没她这个奶奶了。”
“你妈被我骂得头都抬不起来。”林永年也是要面子的,自然不想让儿子儿媳们知道,自己被李书萍撵了,饺子都不让他吃一口。
林国栋哥俩对视一眼,有点不相信,要真是这样,他不至于气成这样。
林永年平息了一下怒气,看着乖孙俊俊,“以后还是送俊俊去钢铁厂的托儿所吧,托儿所也挺好的。让李书萍看俊俊,我还怕她突然发疯打俊俊呢。”他还不忘诋毁李书萍一句。
张娇皱眉看着儿子,她也不想送俊俊去托儿所,托儿所一个保育员要看那么多孩子,根本看不过来,要是保育员没注意到,孩子磕了碰了也是常有的事。
但婆婆连公公的话都不听,她娘家妈又离得远,也只有往托儿所送了。
夜深了,李书萍洗漱完躺在床上,闭上眼眯了一会儿,察觉上铺的女儿翻身了,就问:“小玉,你睡了没?”
“还没呢妈,咋了?”
“你觉得妈包的饺子怎么样?”李书萍问。
“天下第一好吃。”她可以非常自信的说,没有人包的饺子能有她妈包的好吃。
“那你说,妈去摆个卖饺子的小摊怎么样?”李书萍又问,觉得自己包饺子的手艺还成,吃过自己包的饺子的人,就没有说不好的。
既然现在摆摊卖吃的挺赚钱,她就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摆个卖饺子的小摊先试试。
摆饺子摊?
林小玉躺在上铺眨了眨眼,没想到妈妈会有这个想法。
“可以呀,妈你包的饺子这么好吃,要是去摆摊肯定好卖,只是会不会太辛苦呀。”
毕竟要风吹日晒的,而且有可能还会被认识的人笑话。
她是觉得摆摊没什么的,不管是上班,还是摆摊,那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吃饭,但很多人都会觉得摆摊不体面。
李书萍见女儿支持,心里也高兴,“只要能赚钱,辛苦点算啥。”
“那我放学了也到摊儿上帮忙。”妈摆摊挣钱,那也是为了养她,供她上学,她肯定是不能看着妈一个人辛苦的。
李书萍:“不用,你只管学习就行……”
翌日
林小玉吃过早饭去上学了,李书萍挎上军绿色的挎包出了门。
秦野家条件是整个大院最差的,他爸是个酒鬼,喝醉了就打老婆,秦野四岁的时候,他妈终于被打跑了。
秦野爸不但没收敛,反而喝得更厉害了,还打孩子。
他本来是棉被厂的会计,四年前因为喝酒误事,算错了账,就被厂里开除了。十四岁的秦野,也开启了打零工养家养他爸的日子。
秦野伸出头看了一眼,看到了一个面相温柔和善的大婶,跟他撞到的女孩长得很像,尤其是眼睛,她应该是那女孩的妈妈。
李书萍拿了碗来,袁大娘咬着牙让儿媳妇黄琼花把酱油拿出来。
黄琼花瞪了李书萍一眼,她们家这还是头一回借了东西还的,她婆婆也是第一次失手。
黄琼花 一点一点的倒着,生怕倒多了。
李书萍抓着她的手,往下一倒, 一瓶酱油就倒出去了一半。
“多了,多了,”黄琼花叫着。
李书萍把往往后一撤,“不多不多,刚刚好,我昨天新打的酱油,自己只用了一点点,你们借去用了就只剩半瓶了,你这还我半瓶刚刚好。”
说完李书萍就端着半碗酱油走了。
黄琼花婆媳看着她的背影,气的直跺脚,她们的酱油啊。
中午吃过饭,李书萍睡了会儿午觉,就挎着篮子拿着镰刀出门了,这个时间荠菜新鲜,她想郊区的河边挖点荠菜,明天早上包荠菜饺子。
她们住的这片都是厂房,也邻近郊区,平时想吃点野菜了,去郊区挖也方便,走路也就半个小时。
李书萍左右也没事,慢慢走就当锻炼身体。
约莫四十分钟后,就走到了河边,河对面就是青山和菜地水田。
“风景真好。”
站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之间,李书萍觉得心情格外舒畅。
不管林家那些糟心人,糟心事儿,这人可太自在了。
河边的荠菜很多,还很嫰,李书萍沿着河岸一路挖。
挖到一片芦苇前时,她发现芦苇丛里,有一片红红的东西,好像是一件红衣服。
怕不是那个在河边洗衣服的,掉河里的。
衣服看着还挺好,节俭惯了的李书萍就想捞起来,带回家去。
她找了根长树枝,伸长了手去勾芦苇丛里的红衣服,勾住了用力一拉,一只泡涨的手,却从水里翻了上来。
“啊——”
划破长空的尖叫声,惊起了河上的水鸟。
京市公安局第二分局
“发现尸体的目击者在哪儿?”穿着一身挺橄榄绿警服的顾振远大步流星的走入公安局大厅。
小刘迎上来说:“在第二办公室。”
“死者身份确认了吗?”
“初步确定,就是前几天报案的,棉被厂副厂长离家出走的张可馨,已经通知家人来认尸了。”
“死亡时间?”
“法医初步鉴定已经有两天了,头部有三处钝器伤,不排除是杀人抛尸。”小刘一一汇报。
顾振远:“我去询问一下目击证人。”
李书萍双手捧着温热的搪瓷杯,手还在不停的抖动着。
在河边发现尸体时,她吓得魂飞魄散,镇定后又连忙找了个公用电话报案,公安同志让她在原地等待。
等公安同志找到她后,又让她带着去发现尸体的第一现场,她在原地等待尸体被打捞上来后,就又被带回了公安局,说要问她一些情况。
尸体被打捞上来的时候,她看了一眼,是一个很年轻的小姑娘,不知道在水里泡了多久,都不成人形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