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飞速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刘禅岳飞大结局

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刘禅岳飞大结局

一只花花 著

现代都市连载

1140年开始,完颜宗弼一派的主战派又占据了主要位置,虽有主和派在周旋,不过宋国前线金兵还是时不时骚扰。对于此等情景,很大的可能是宋朝的大臣们要跪着主和了。不过现在刘禅来了,和谈是不可能和谈的!其实刘禅很好奇:怎么宋朝的一些皇帝和大臣一直不敢和金国打?想当初蜀国的时候只有400多万人,曹魏可是有1300万人,他都敢勒紧裤腰带,让相父五次北伐。虽然说金国有4000万人口,兵力也比南宋还要多,而且还有南宋缺乏的大量的骑兵——铁浮屠。但他看过南宋的地图,本朝的面积不小,比蜀国大多了,南宋有将近8000多万人口,快接近一亿了,这人口基数更大啊!宋朝的大臣怎么不敢搏一搏呢?而且刘禅觉得很神奇的是:谁占了中原地盘?答案是大金。谁继承了中原文化?...

主角:刘禅岳飞   更新:2025-04-26 15:4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禅岳飞的现代都市小说《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刘禅岳飞大结局》,由网络作家“一只花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1140年开始,完颜宗弼一派的主战派又占据了主要位置,虽有主和派在周旋,不过宋国前线金兵还是时不时骚扰。对于此等情景,很大的可能是宋朝的大臣们要跪着主和了。不过现在刘禅来了,和谈是不可能和谈的!其实刘禅很好奇:怎么宋朝的一些皇帝和大臣一直不敢和金国打?想当初蜀国的时候只有400多万人,曹魏可是有1300万人,他都敢勒紧裤腰带,让相父五次北伐。虽然说金国有4000万人口,兵力也比南宋还要多,而且还有南宋缺乏的大量的骑兵——铁浮屠。但他看过南宋的地图,本朝的面积不小,比蜀国大多了,南宋有将近8000多万人口,快接近一亿了,这人口基数更大啊!宋朝的大臣怎么不敢搏一搏呢?而且刘禅觉得很神奇的是:谁占了中原地盘?答案是大金。谁继承了中原文化?...

《南宋,如果刘禅穿越成为赵构刘禅岳飞大结局》精彩片段


1140年开始,完颜宗弼一派的主战派又占据了主要位置,虽有主和派在周旋,不过宋国前线金兵还是时不时骚扰。

对于此等情景,很大的可能是宋朝的大臣们要跪着主和了。

不过现在刘禅来了,和谈是不可能和谈的!

其实刘禅很好奇:怎么宋朝的一些皇帝和大臣一直不敢和金国打?

想当初蜀国的时候只有400多万人,曹魏可是有1300万人,他都敢勒紧裤腰带,让相父五次北伐。

虽然说金国有4000万人口,兵力也比南宋还要多,而且还有南宋缺乏的大量的骑兵——铁浮屠。

但他看过南宋的地图,本朝的面积不小,比蜀国大多了,南宋有将近8000多万人口,快接近一亿了,这人口基数更大啊!宋朝的大臣怎么不敢搏一搏呢?

而且刘禅觉得很神奇的是:

谁占了中原地盘?答案是大金。

谁继承了中原文化?答案是南宋。

这么看来,好像双方打了个平手啊,一个占了中原地盘,一个继承了中原文化,

怎么就临阵惧战呢?刘禅想不通是为什么……

其实刘禅也不是真的想不通,他知道这里面有许多原因,比如像官员腐败,懦弱无能;

军队以文驭武,将领领兵能力太差;皇帝和大臣又沉迷享乐……不过这些都是外在的。

其实最重要的是,宋朝缺乏了点东西——那就是民族的自信心!

在澶渊之盟后,宋朝没有了那种和别人勒紧裤腰带干的勇气!

宋真宗以后的宋朝皇帝,一听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立刻吓得六神无主。

刘禅想,但凡他当初有这样子的人口和土地,说不定北伐就成功了!

好吧,刘禅承认自己扯远了!毕竟这里是宋朝,不是蜀汉。

次日朝会上,刘禅问大臣们:“如何看待前线战况事宜,诸卿畅所欲言,不必顾虑。”

因为跪着讨生活习惯了,说的话都是那些主降派,而相当一部分主战的大臣没有说话是搞不清官家的意思,暂时闭麦。

“金人强大,实在不宜和他们起冲突,金国进犯,无非是为了钱财,他们想要,便给他们好了。”

更有拍马屁的人侃侃而谈,

“启禀官家,各地的官吏忠于职守,这种情况,纵然有外敌入侵,也不成气候,不用陛下劳心,当地驻军便可把他们消灭了。”

“官家,您该操心的是如何保重身体才是,不该为这种小事儿劳神费力。

实在不必兴师动众,想来他们不过是些跳脚小贼,癣疥之疾,可以不药自愈的。”

“说得好!说得好啊!”刘禅起身,为诸位大臣说的话一顿鼓掌。

“原来你们是这样子想的啊!众卿家不愧是股肱之臣啊!”

还以为秦桧死了之后这些人能够安分一点呢!

刘禅在心里冷呵一声,南宋有你们这一群能臣可真是不幸啊!也不知道完颜构是怎么作的,明明有李光,赵鼎,岳飞这些人能臣不去重用,偏偏去重用那些佞臣,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的。

万俟卨及时拍马屁,适时表示自己的忠心,接着说,“官家勤勉政事,百忙之中也心系天下,实乃臣等之福,万民之福啊。”

刘禅笑着说:“哦,是吗?朕真的有这么让万民皆服吗?”

结果真的有好几十位大臣蹦跶出来,道:“臣以为,陛下恩德,万民皆知,四海皆服。”

刘禅清了清嗓子:“那依诸位大人看来,是要和谈了?又要给那些金人岁币钱财?”刘禅用手翻了翻金使带来的文书,说,“那么这一条,让朕向金国俯首称臣,这一条你们也答应吗?”

万俟卨适时在下面答道:“臣以为金人不可敌,官家这是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一时之辱而已,用金银珠宝,岁币来换取两国和平,避免生灵涂炭实乃幸事。”

……不愧是你,这等侮辱的事情都被说成花一样,还卧薪尝胆呢?我呸!

确定不是对金国卑躬屈膝吗?屈辱啊屈辱!

刘禅坐在上面,看着底下一群官员说来说去,就是没有说到他想要的点上,愣是没有人说想要和金人打。

哪怕是那二位皇帝被俘,现在也安于现状,不由得想起了那句话“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毕竟,后来宋朝只要遇到战争,直接就不打了,主动上前求和,送钱保平安,破财免灾。

岳飞,韩世忠等人虽想要劝谏北伐,但是在宋朝时,武将在对官家的决策上并没有太大影响力。

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官家的态度,武将本就人微言轻,恐因此引火烧身。

其他人如赵鼎,赵鼎属于比较现实的人。他既对反攻充满欲望,又对南宋初年的骄兵悍将非常不满。

其他人就是眼观鼻,鼻观心,表现出一种闲事勿扰的状态。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进行劝谏,让刘禅居安思危,进行北伐,警惕金人的阴谋。

李光极力陈述:“戎狄狼子野心,和谈不可依恃,守备不可撤除。”

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官家,议和是金国的阴谋,臣请求官家斩下万俟卨、王伦、孙近的首级!”

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底下的大臣争吵不休,刘禅觉得现在头好大,要裂开了。

刘禅看着李光等人和万俟卨张俊在争论,纷纷指责对方是佞臣,不由得想起了出师表的攻略: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赵构是亲小人,所以这些贤臣是要离开他了吗?南宋现在也是岌岌可危。

刘禅看着乱糟糟的朝廷大臣,简直要烦死他们了!

还是相父最好,要是相父在,肯定可以舌战群儒,把他们通通干趴!

好让岳飞顺利北伐!

刘禅把金国送过来的议和条件,让大臣们相互传阅,说:“诸位大臣,你们看一下这就是金人同意和谈的条件。”

大臣们看着负责和谈的使者带来的金国的条件,顿时火气都要上来了。

金国却以归还失地作为交换条件,提出:

一、南宋要向金称臣,且金国使臣提出来,宋朝的皇帝必须要跪接金国的诏书,金使跟宋高宗见面的时候,我们俩不能平等相见,大国之臣当小国之主。

金使是上邦来使,天朝来使,所以宋高宗必须要跪接金国皇帝的诏书。

二、南宋每年要贡给金岁币,宋朝不可以拒绝 。

其实刘禅在飘荡着那几千年里,也是看过宋金和谈的人,早就知道金人的丑恶嘴脸,知道他们的狼子野心。

两国和谈,本应该是在平等的地位下签订合约,但是金国的吃相太难看了!

1142在识海里说:“弱国无外交,谁还管你的死活?恨不得把所有的利益都吃下去才对。”

但是还有有一些主降派在叫嚣了。

“官家,那些一些叫嚷着北伐的人绝对是不怀好意啊!”

刘禅整理了一下思路,对在座的各位大臣说:“没事,其实朕觉得,印象中叫北伐的都是忠臣,让他去吧,而且他自带部曲,朝廷无非封个爵位,费些粮草而已。”

(刘禅心想:这操作我搞过40年,我熟!本朝比蜀国可富多了,够我折腾)

岳飞听了之后,掷地有声说:“承蒙圣上不弃,若是同意北伐,臣必定直捣黄龙,迎回圣眷。”

刘禅两眼懵逼:啥?没听懂,什么叫迎回圣眷?迎回圣眷干嘛?

冯益一边递眼神一边说:“官家,就是把先主和兄长带回国当天子。”

刘禅:原来是这么个意思啊,先主……兄长……(脑海里浮现出大耳和刘封的形象)

冯益眼神示意:懂了吗?

刘禅赶忙说:“接……赶紧接!他们必定在金国受了好多苦。”

听了这话,1142在识海里愣了一下,,说:宿主大大,要是他们回来了,你可能就做不成天子了,这样也行吗?”

刘禅:“不做天子,难道这不是天大的幸事吗?

谁想要干这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的活啊,赶紧回来吧,我要吃喝玩乐。”

1142听了之后,表示:“宿主大大,,你是不是有脑疾啊?”

刘禅则表示:“你怎么知道我刚出生的时候我就被摔坏了脑子?”

“……”1142忘记了,这货被摔过脑子。

最后,朝堂上的主战还是议和二派争论不断,没想到咔嚓了秦桧之后那些主和派还是不死心,干脆找个错处把他们革职了吧。

……


“官家,需要奴给您安排马车吗?”冯益上前询问。

“马车?不用了,咱们今天坐个新玩意出去”

“是,官家。”

“不过在那之前,咱们得先去一趟工部。”

在得到木牛流马之后,刘禅早就已经把木牛流马的样品以及图纸给工部研究了,前天工部那边刚传出来消息说已经研究透彻。

正好今天要出去,刘禅便想去工部查看一下进度怎么样了,顺便想知道他们把水泥研制出来了吗。

等到了工部,满脸憔悴,眼窝深陷的工部尚书傅雱带领着和他一样憔悴疲惫的下属们前去迎接皇帝。

“臣参见官家!”

“不必多礼,赶紧起来。”刘禅赶忙去扶起傅雱,瞧着这个虚弱的模样,还有这个大大的黑眼圈,他都担心这位工部尚书不小心嘎掉了!

刘禅轻咳一声,说“不知傅卿是否研究透彻这个木牛流马了?”

闻言,傅雱瞬间提起来了精神,在滔滔不绝的说:“这是自然,官家,您看。”

傅雱挥手示意让下属把他们研制出来的木牛流马和刘禅给的木牛流马拿出来,摆在两边。

“官家,说来惭愧,虽然有图纸,但是臣等竟然弄不明白这个是怎么运作的,所以斗胆把木牛流马拆了,想了解它的结构,之后修修补补大半天,又重新拼了一次,但是还是没有成功。

之后历经千辛万苦,经过我们这半个月不眠不休的研究,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的试验,终于知道它的原理了!

官家请看,左边这个就是官家给您给的木牛流马,右边就是就是臣等研制出来的木牛流马。官家可要上前一试?”

“好,那就试试吧!”

刘禅首先是试了系统给的木牛流马,按下按钮就可以走,还可以自动驾驶,控制方向也很方便,并且可以加速。

然后便是工部研制出来的,感觉都差不多,就是不能自动驾驶,不过其他方面的都可以。

就是不知道主系统那边给的木牛流马是什么黑科技,竟然可以自动化!

另外刘禅还问了水泥的研究进程怎么样了,

傅雱回答说已经研制出来,并且还试验出来了,此物风干后十分坚硬!

刘禅听着傅雱说的话,这水泥的研制出来,房屋建造、道路铺设,甚至浇筑大坝都可以派上用场了。

“好!好!好!朕的工部不愧是大宋最顶尖的技术人员的集聚地!都是朕的肱骨重臣。”

刘禅看着眼前的木牛流马眉开眼笑,除了系统那边给的木牛流马去押送粮食了,工部那边根据图纸也摸索出来了新的木牛流马和水泥。

这也就是意味着可以把木牛流马充当商品卖出去,卖出去就有钱了!

“冯益,传下去有赏,重重有赏!”

“谢官家!”众人纷纷跪下来领旨谢恩。

……

刘禅从工部出来后,便坐在这木牛流马上面,慢悠悠的往街上开。

百姓们只见一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坐着用木头做的交通工具在大街上不紧不慢的溜着,旁边两个侍从也紧跟身后。

与街上用牛车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的相比,刘禅这些人显得尤为特殊,特立独行。

所以这样拉风的出场方式,刘禅瞬间成为了大街上最亮眼的崽!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恰逢这个时候有些世家公子去诗会,秋游什么的回来了,看到这个新奇的木制品做的交通工具竟然不用马拉车也可以动,顿时全被吸引了注意。


一人入仕带动亲族入仕,削弱行政效率的同时挤压科举取士空间,垄断官僚体系,最终拖垮了宋朝。

恩荫制度极大地压缩了科举取士的空间,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自然让民怨沸腾。

有大臣提出疑问:“启禀官家,那应当如何删减人员呢?万一删减不当,可是是引起大动乱的。”

刘禅微微一笑:“很简单,考评,量才取用。”

很简短的几个字,但,朝堂之上却瞬间安静下来。

文臣武将都抬起头,惊讶的看着刘禅。

这年头虽然说是有科举制,考评也是一直都有的。

宋朝的考评是以四善和四最。

“四善”是官吏基本的四种品质标准。除此之外,宋朝按照官员的职位和业务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了治理社会、赈济灾民、农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同时宋朝创立了“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基本上这“四最”包含了当时官吏业务的各个方面。

官员政绩,要紧的地方三年一考评,不要紧的小地方五年一考评。

如今,却要将考评用在选才政绩之上。

赵鼎和李光低头交换了一下目光,官家这是要搞大事情啊!

一些官员因为祖先的恩荫得做官的,哪里有什么政绩,这个考评绝对要凉,纷纷心虚的抹了一把汗!

做官嘛,祖宗的恩荫能让自己家的人做官,谁还会拒绝,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家族的人。

官宦子弟自小就知道可以通过借助父辈的功劳来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所以这些人学识大多浅薄,甚至不学无术。

恩荫制度所涉及的人多如牛毛,连亲友都包括在内,占据了官僚体系的大部分。

若改成以才能去考评,才能够做官……

好多世家的仕途之路都会被断绝啊!

一些老牌世家是这样子想的:科举制好是好,但是在科举制下,自家子侄万一上不来,那等他们百年之后,

他们这些人被皇帝遗忘了之后,还会有谁在乎他们家族吗?陛下这是要断了他们家族的后路!

因为恩荫制度的存在,很多官宦家庭出身的子弟明白自己可以通过长辈的功劳而获得推恩,即使不通过科举取士的方式,也可以谋得官职。

这就造成宋朝内部官僚体系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巨大差异,加之宋朝采用分权的方式限制文官权力,朝中就出现了恩荫派和科举派,党同伐异,相互掣肘。

至于人的真实才干如何,又有谁关心呢?

张俊都快渗出冷汗来了,卖官鬻爵的事他干的可不少,万一因为这个事情被牵连出来……

官家这一招真的是釜底抽薪!够狠!

李邺大声道:“官家,万万不可!”

张俊也连忙道:“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下子,满朝文武,又一次齐心协力。

刘禅感到不意外,一点都不意外!

不过有人也是勇,这个时候头铁出来应和,胡铨道:“陛下圣明,考评选才,便是给每一个天下人希望,正是圣德明君之举!”

见胡铨提出这话,大臣们都怒目而视。

不过刘禅都决定了,他是直接下旨了,“胡爱卿此言甚好,如今吏部尚书一职空缺,便由胡爱卿担任吧。另外抄家的事情也烦劳胡爱卿多多费心。”

刘禅将胡铨作为此时考评的主审人,他很放心,胡铨可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至于还有人想在抄家的事情上动手脚,那么就试试胡喷子的厉害吧。


在那时,出现了很多富甲天下的大商人,比如宋朝著名的大学者朱熹的外祖父就是闻名天下的徽商,有着“祝半城”的称号。

“官家,这个举措恐怕会被那些士大夫所诟病啊!”冯益小心翼翼地向刘禅说。

毕竟,士农工商,宋朝虽然不重农抑商,但是也只是宋朝的统治者鼓励手工业的发展而已。

同时,宋朝皇帝还是坚持农耕为立国之本。

“无碍,他们自己都开铺子赚钱,怎么还能管着朕去干什么吗?”

所以刘禅并不担心他搞出来的木牛流马的事情被那些士大夫所不接受。

而且就算是被他们不接受又怎么样,实在不行,就让他们辞官回去奶孩子好了,他们不想干,有的是人想干。

刘禅想着他要不要考虑重新启用皇城司,他现在可是太缺人手了,急需为皇帝刺探情报,秘密刺杀的助手啊。

不然那些大臣那么闲,天天盯着他家那些破事!

果不其然,左相赵鼎带着一大帮臣子浩浩荡荡进了宫,请求面见官家。

真的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那就让他们进勤政殿候着!”

勤政殿中,刘禅坐在椅子上慢悠悠对着各位大臣说:“众卿在今天休沐还要到访,出了什么事啊?”

在场的那些大臣纷纷嚷道:

“官家,臣听闻今日有人在集市售卖一个叫木牛流马的东西,还说是皇家出品,这是藐视天威!请官家下旨严查并严惩!”

“就是,官家,此贼人竟然还在商品上偷印有皇家印记,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刘禅听着各位大臣的发言,吐出了一口浊气 ,拿起起茶盏喝了一口 ,把茶放下来,淡定的说:“那个贼人就是朕。”

“就是啊,简直不像话!什么……这个人就是……”大臣们自觉失言,沉默下来。

左相赵鼎上前一步:“官家,此举与民争利恐有不妥。”

“什么妥与不妥的,元镇放心好了,朕心中自有数。”对于赵鼎,南宋四名臣之一,刘禅向来很有耐心,不过也没有对他解释多少。

虽然也有大臣在说什么这会让官家玩物丧志,有损天威。

刘禅心里嗤之以鼻,宋朝的奇葩皇帝还少啊,也不缺他一个。

赵鼎略带担忧的目光看着刘禅,最近官家做的事情都太匪夷所思了,他急需一个正常的官家啊。

刘禅也不忘安抚一下各位大臣,道:“朕知道众卿们每天早晨去参加朝议的时候辛苦,这不,朕还特地留了好几辆木牛流马给众卿家们。”

挥手让冯益带着人把那些木牛流马放在殿前门口,让大臣们挑选。

大臣们见官家都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还把木牛流马赐予他们,只好行礼道:“谢官家。”

在冯益说了木牛流马的使用教程,刘禅便想让那些大臣们试试。

大臣们推辞道:“官家亲赐,如此做法实为不妥,臣回家当亲自供奉。”

所以也没有前去骑着,而是让奴仆把木牛流马给运回家里。

额,听到这话刘禅想,大可不必,也不需要这么麻烦。

“另外,朕还有一事宣布。”刘禅本来想后天朝议的时候再说的,但是既然这些大臣们赶着趟想要加班,那么他就满足他们的愿望。

让人把水泥已经风干之后的样品带上来后,说“此物名叫水泥混凝土,风干后坚硬无比,近来吴中水患,水泥混凝土可用来筑坝浇堤。”


刘禅咳了几声,清了清嗓子:“诸卿是否还记得先祖赠予的良种?此物生长速度极快,已经成熟准备收割了。诸位何不同朕前去观看。”

“官家,这才过去几个月啊?这么快就可以收获了吗?”

“卿们呐,这可是太祖皇帝赐下的良种,当然不是凡品,而且那天你们不也是尝过了吗?”

大臣们听后咂吧嘴回味了一下,确实不是凡品,此物还挺好吃的。

那可不,为了快点准备好北伐的粮食,刘禅可是买了不少生长药剂!

刘禅的想法是:冲冲冲,岳飞向前冲,等到收获了粮食,北伐就出发。

不过也还好刘禅说这个是太祖皇帝给的,不然很多人要把这个当做什么妖异的事件处理。

因为之前担心粮食不够吃,刘禅已经下令,所有属于他自己的私人田产以及郊区农田,都种上了土豆和红薯。

等到君臣们浩浩荡荡向农田出发的时候,农人们正在如火如荼收割土豆和红薯。

冯益上前询问粮料使粮食的亩产是多少。

“回禀官家,一共种植了100亩土豆和红薯,现在已经全部收获完毕。”粮料使恭敬地对刘禅说道。

刘禅看着个个圆润的大土豆和大红薯,就算不称重,也能很轻易地用肉眼看出今年的收成绝对不低。

这下子,行军的粮食得到保障了。

稳了稳了!

粮料使挥手示意,让手下们报各个田里的产量。

“一号田,一亩地,收获五千三百斤,”

“二号田,一亩地,收获四千七百斤,”

……

“九十九号田,收获四千九百六十斤,”

“一百号田,收获五千六百斤。”

人们扯着嗓子大声喊道,每喊一声,周围帮忙收获的百姓们都跟着鼓掌呐喊。

粮料使也很震惊,知道这粮食多,没想到这么多,颤抖着说:“回禀官家,这次在皇家别院以及郊区农田种植的土豆和红薯一共一百亩,总产量为四十二万九千七百五十六斤,平均亩产四千两百九十七斤。完全实现了我们亩产四千斤的预期!”

在场的大臣无一不惊呼:“上天啊,这是神迹啊!神迹!天佑大宋啊!”

“是啊,太祖皇帝显灵了,太祖皇帝显灵了!”

而且,那些大臣们听到这个数量,也纷纷张大了嘴巴去感叹(゚O゚)

1142看着他们这个样子,也觉得推广土豆和红薯的种植的事情稳了,而且这些都做过脱毒处理了,没事。

对于老百姓来说,有口吃的就行,但是如果推广种植,那可需要太多条件了。

想要每个人心甘情愿种植土豆和红薯,就要让他们意识到这些品种真的可以亩产几千斤,真的可以吃,而且还好吃!

刘禅听到这个产量很满意,对参与农作物收割的百姓说:“朕知道各位家里并没有太多的粮食,朕会让人留下一些作为种子让尔等去耕种。

除了上缴国库的粮食,朕还打算拿出五万斤粮食,每个人拿三斤,以备今后不时之需。等会各位可以排队领取。”

刘禅此话一出,台下的百姓们瞬间瞪大了双眼,不可思议地看向刘禅。随后,这里的百姓们全部欢呼起来。

之前那些大官都是想方设法搜刮他们,现在的本应该高高在上的陛下官家却给他们吃的!

原来不是皇帝不好,而是那些官员不做人,刘禅无意中收了一波民心。

除了在临安种植的土豆和红薯,刘禅还让杨沂中派人去边境地区也分发了土豆和红薯的良种,虽然那边还没有收获,但是也快了!刘禅相信粮食只多不少,行军的粮食可以得到保障了。

毕竟,系统出品,必属精品!

说到粮食,刘禅想虽然有着土豆和红薯这样子的高产农作物,但是也不能让将士们一直吃红薯和土豆吧!杂交水稻是弄不了了,不过——

刘禅想到了那个写了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的人——陈敷。

便想着接下来就让人去请陈敷来准备水稻耕种增产的事宜。

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对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强调水稻培育壮秧的之类的种植知识,都有很强的专业性。

说不定呢,可以进一步推动宋朝精耕细作农业的继承和发展!

……

岳飞看到这样粮食大丰收的场面,适时请命:“官家,天时人事 ,强弱已见 ,功及垂成 ,时不再来 ,机难轻失!臣恳请官家同意北伐,收复中原!”

“朕也是这样想的,岳卿说得没有错,主战才是上策;

主和只能算是中策;投降,当然是下下之策!”

“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刘禅向岳飞授命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希望卿能北伐中原,中兴大宋社稷。”

“臣岳飞领命!”岳飞激动的跪下接旨。

终于,终于他可以请战北伐中原了!不愧宗泽老将军的嘱托,更不愧于背上刺下的字——尽忠报国。

另外,刘禅也准备将刘光世所部王德、郦琼等兵马五万余人把他们交于岳飞带领,北伐最不能缺的就是将和兵了!

朝堂上大臣们议论纷纷,看到了到这里,大臣们还有什么不明白呢?

官家这是要北伐了!只好纷纷说是。

不过呢,这个时候有些人又要跳脚了,汪伯彦、黄潜善想继续执行投降路线。

“官家,臣认为……”还没有等他们巴拉完。

刘禅就语气幽幽道:“倘若我军将士的本事若能和您二位大人的嘴一样厉害,何愁敌军来犯啊。”

“额……官家恕罪!”汪伯彦、黄潜善马上跪下想要请罪。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停滞了,各位大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刘禅实在不想理这些软骨头,就说:“汪伯彦、黄潜善既然你们两个嘴上功夫如此厉害,就去边疆叫阵吧,能为国效力,想来你们不会拒绝吧。”

1142看到这两个奸臣吃瘪要送到前线很是开心,觉得自己心情舒畅,这个想法好啊,这两个奸臣可是得罪了不少武将,到了前线指不定会成什么样呢!

殿内的不少人听到这两个作恶多端的人要被送去前线了,也觉得他们活该。

“官家!臣……臣一介书生,实在不会打仗啊!”

“诶,朕又不是让你们打仗,打仗的事情,自然有将军,朕是让你们前去叫阵啊,宣扬我军的士气啊,难不成,这些小事,二位大臣都不愿意做吗?嗯!”

汪伯彦、黄潜善不可置信的抬头看向刘禅,目中终于露出惶恐来。

“这……”

官家定下的事,他根本没办法拒绝,他更没办法找人替他求情。

他是跟在秦桧身边顺风顺水久了,忘记了如今的天下是官家做主,恨不得扇自己两个大巴掌!

如果这种为国效力都敢拒绝,甚至找人求情,说不想去边疆求情的话。

先不说被那些文人墨客给骂死,还说不定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现在更为要紧的是,一顶结党营私的帽子扣下来,谁都活不了。

看到这两个小人先前目空一切再到现在的露出诚惶诚恐的模样,刘禅想到了就是那句话:永远不要那些硬了一会儿,就软绵绵的东西!

“二位大人莫不是不愿意为我朝办事,略尽自己绵薄之力?”

刘禅虽然嘴上带着笑,但是眼底的目光却骇人。

大宋以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没有错,但是他可以想办法去惩治他们啊!

毕竟这两个人除了打压主战派,黄潜善还和知枢密院事汪伯彦,趁机撺掇宋高宗杀死上书言事的太学生陈东以及读书人欧阳澈。

更可恶的是,还有三个大臣因黄潜善而死!

到了最后,黄潜善、王伯彦二人颤抖着身体磕了个头。

“老臣遵旨。”

哼,不是嘴皮子厉害吗?能说会道吗?那么就让他们两个去发挥余热好了。

至于在叫阵的时候,能不能活下来又是一回事了。

再者,如果他们临阵脱逃,那就更好办了,直接来个九族消消乐的套餐,男的流放,女的入教坊司。

财产什么的都充公,正好国库空虚。

刘禅适时下旨,让岳飞韩世忠准备北伐事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宋社稷江山,为保中兴。不准任何人与金人和谈,特进岳飞为北伐兵马大元帅,领鄂州随州战事,兼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准备北伐,收复中原。钦此!”

此外刘禅还进拜韩世忠为检校少保、神武左军都统制兼武成、感德镇节度使,辅助岳飞征战的进度。

并且还下令让刘锜的两万八字军正在奔赴前线,一并助力。

刘禅在圣旨中还特别明示岳飞,不用顾虑,一切便宜行事,给他使劲打,往死里打就行!

此圣旨一出,便是奠定了接下来几年的基调:

不和谈,唯北伐,收复中原!

“陛下圣明!”

不得不说,朝廷中大多数的臣子心里还是有着要北伐的想法与信念的,之前不敢表示,很可能是官家的态度不明确,加上那些佞臣又把持朝政他们不敢妄加议论决定。

不过这个时候就不一样了,刘禅已经明确北伐,所以当刘禅的命令一出,他们直接跪下高呼官家圣明。

而其他的大臣,见状也知道这件事情根本更改不了,于是也跪了下来。

最后,本来以为这项在刘禅眼中要废很多口舌的命令,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通过。

待到真正确定朝廷现在的重心是北伐的时候,刘禅觉得心里的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

待到刘禅回到自己的寑殿后,突然间发现今天出奇的安静,平常一直絮絮叨叨的1142怎么不说话了?难不成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ノ ○ Д ○)ノ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