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刘邦苏粒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熊熊猫呀呀”,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在旅游某地时,她听到当地人说这里的某某寺非常灵验时,狠狠地心动了。她踏入了那座寺庙,买了一串寓意发财的手串。谁知,这手串竟真的有神力,可以连通古代!此时的她正在刷视频,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刷的视频会被同步播放到各朝各代。她更不知道一个现代人的广博爱好会对古人产生多大的冲击……....
主角:刘邦苏粒 更新:2024-01-10 20:57: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邦苏粒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由网络作家“熊熊猫呀呀”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刘邦苏粒演绎的精彩剧情中,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熊熊猫呀呀”,喜欢小说推荐文的网友闭眼入:在旅游某地时,她听到当地人说这里的某某寺非常灵验时,狠狠地心动了。她踏入了那座寺庙,买了一串寓意发财的手串。谁知,这手串竟真的有神力,可以连通古代!此时的她正在刷视频,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刷的视频会被同步播放到各朝各代。她更不知道一个现代人的广博爱好会对古人产生多大的冲击……....
苏粒看着评论区上的推荐视频广告,点击跳转进了某站。
【华国银联的广告#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安史之乱,大唐漠北驻军调回长安平叛。
余下数千将士深陷四十万敌军,与长安失去联系。
二十五年后,漠北仅存最后两城。)
……
在遍地是尸体的沙漠中,一个披散着头发,形似乞丐的人趴在唐军尸体上,翻来翻去,像是在找钱粮。
幸存的郭元正抓住了他,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这个乞丐也是唐军,只是自己所在的坞堡失守,他也只能流浪了。
因为战争的需要,龟兹的第九骑兵队郭元正率领一群士兵,将一些军用资金转送到西州,途中遇敌,除郭元正外,其余将士全部牺牲。
两人于是一起同行,前往西州。
在路上,他们讨水喝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包中的军资,钱币叮咚作响。看着周围人的眼神,两人警惕地收拾包裹,转头就跑。
一群人追了过来,二人以为要苦战一场,没想到那群商人并没有上前,只是放了一包干粮和水在地上。
“好多年没见过大唐的兵了,敢问军爷,是不是我们大唐的人马要回来了?”
“……”
“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保重!”看二人并未回话,商人们只能抱拳,转身离开了。
……
二人继续一路艰苦前行,遇到过好心人,也遇到过贼人。路上没了马,他们就驮着军资往前走,再苦再累,他们始终也没有动用一点军资。
期间,流浪士兵卢十四也曾抱怨:“敌军几十万人马,这点钱有什么用!”
郭远正:“哪怕能多换一车粮草,一把刀,一支箭,就能多一个敌人知道,这,是我大唐!”
他举起钱币:“很多商人和百姓,为我们提供粮草,被敌人抓去掉了脑袋,他们认的不是这个钱,是钱上铸的两个字——大唐!”
“……”
又一次,二人遇贼后,以少敌众,将对方全部斩杀,而郭元正也不幸遇难。
……
卢十四没有卷款跑路,他一人连走带爬,驮着装了军费的包裹,终于抵达了西州城。
迎接他的,是满城的白发唐兵。
“军费送到,分文不差。”卢十四郑重地双手递上军费。
……
视频的最后,歌声响起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苏粒看的泪流满面,这广告怎么回事!做的这么好,想让她哭死吗,呜呜呜。
今天出门没带纸巾,害她只能拿袖子直抹眼泪,路边的小朋友都好奇的看过来了。
她点开评论区
网友A: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平叛,安西军精锐尽数前往中原,只留下万余兵士镇守。
安史之乱后,唐朝实力大减,再也无力控制西域。
766年,吐蕃趁机攻占河西走廊,切断西域同大唐的联系。
至此,安西孤悬西域。
驻守西域的安西军,甚至连唐朝改元都不知道。
上世纪吐鲁番出土的文物有“广德四年”的字样,而真实的广德只有两年。
768年,安西军小队突破重围到达长安,所有人都以为西域早已丢失,他们却告之,安西将士依旧在苦苦坚守,为国尽忠!满朝文武皆怅然落泪。
又过了十三年,安西军使者借道回纥,长途跋涉再次来到长安,震惊不已的唐德宗,口述一道封赏:所有官兵将帅,连升七级!
然而,感动虽感动,大唐却没有派出一个援军。
远在安西的将士也无法享受这份殊荣,留给他们的,只有等不到援军的浴血奋战。
787年,安西北庭都护府遭吐蕃攻袭,大都护李元忠竭力死战,没于阵中,都护府7千唐军全部战死,自此,西域只剩下安西都护府。
808年,安西四镇最后一处根据地,龟兹。
城外,是满天黄沙,和望不到尽头的胡骑。
此时,距安史之乱已过去42年,从前威震西域的安西铁军早已白发苍苍。
最后一任大都护郭昕,率领一群须发皆白的将士,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全军壮烈殉国。
也许,安西将士坚守西域42年的信念,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再看一眼长安。
……
“头儿,你说长安远,还是太阳远?”
“废话,当然太阳远。只听过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过有人从太阳来。”
“那为什么,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回复
(他们就是长安。有你在有我在,长安就在[哭])
(李隆基你真该死啊)
(他要是晚年不昏庸,地位就类似汉宣帝了)
(不要碰瓷我汉宣帝,他类似个粑粑)
(山河皆破碎,西北有孤忠)
(万里一孤城,满城白发人)
网友B:西域一别千年啊。那句“敢问军爷,是不是我们大唐的人马马上要回来了”,这个“马上”,就是一千多年啊。在我们这些知道了历史的人看来,是多么的令人唏嘘。
网友C:曾经唐朝和阿拉伯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也就是那场怛罗斯之战。
当时唐朝军队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再加上这个时候盟友出现了叛乱,因此导致了唐军失败。
后面唐朝军队准备了很长时间,期望能够一雪前耻,却被唐朝内部的一场叛乱打乱了。
这场叛乱就是安史之乱,当时为了能够对付这个威胁,朝廷将安西这些地区的军队调往内地平乱。
这就导致了一个致命结果,安西四镇被吐蕃趁火打劫。
他们占领了唐朝的一些地盘,并且还将安西四镇和朝廷的联系都给中断了。
后面大唐想要重新经营安西地区,所以就派出了郭昕担任安西的一把手。
这个人就是那个郭老令公的侄子,但是在他到达安西四镇不久之后,就彻底和朝廷失去了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认为他们已经战死了,毕竟这个时候安西这些地方都是在吐蕃的控制之下。
但是郭昕在西域带着几千士兵常年战斗在四镇之间,而且坚持了15年的时间。
后面他们终于和朝廷有了联系,这让当时的朝廷非常吃惊。
当他们知道安西地区还在唐军的手中时,满朝文武感动的泪流满面。
唐德宗因此加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 并且封了一个武威郡王。
给这些将士全都连升七级。
但朝廷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援助。
后面负责接洽的陇右节度使发动了兵变,导致了大唐更加没有能力去帮助郭昕了。
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郭昕他们选择投降,也算是对得起唐朝了,但是这些人还是选择了抵抗。
又接着让安西四镇在唐军手中存在了27年。
也就是说他们在与唐朝失去了联系的42年中,都是一直选择战斗。
最后这群曾经年轻的小伙子,也都变成了满头白发,最后在仅仅剩下一座孤城的时候,他们依旧是选择了死战。
数千名白发苍苍的老兵在郭昕的带领下,冲向了十万吐蕃精锐,让他们见识了大唐的铁血军魂。
这些铁血军人的精神,才是大唐名扬世界的脊梁和支柱,也是我们这些华夏后人继承下来的最重要的精神财产!!!
网友D:可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永远征服这块土地,正如吐蕃最后离去一样,西夏迟早也会离开。到时,你我的子孙将会留下来,就像那离离原上草,因为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汉人之魂,要比其他任何民族都多得多。告诉你,此地是汉土。——井上靖《敦煌》
回复
(想起来挫宋眼睁睁的看着归义军被西夏所灭而不救援,导致河西一去900年。感觉心里堵得慌。)
(最后是什么时候又杀回去的?)
(清朝中期,不得不说清朝还是干了点好事的 )
(清朝毕竟是后面的王朝,吸取了前面几个朝代的教训。只不过就是少数族裔统治多数,不敢相信群众发动群众,没有汉唐的胸怀气象,没有四海仰望的那种天朝上国的姿态。)
(但他后面拉胯也是真拉胯[发怒])
网友E:影片最后一幕也不是援军,应该是幻想。这群孤悬西域的安西军,一生都没有等来援兵。
网友F:我想起了十三将归玉门
——————
天幕播完后,大唐上下皆是泪湿满襟。
视频本来就比简单的文字描述有冲击力。
加上音乐和环境的渲染。那两个士兵在沙漠中艰苦前行的紧张气氛;那些商人追上唐军,本以为是一场恶战,没想到商人却是来帮助他们的……
还有那个想要逃跑的卢十四,一直说着不值得,郭将军死后,却一个人默默带着军资前行……
还有那些满头白发的将军……
这种夹杂着人性,不是纯粹的好与坏,反而更让人深受感触。
何止是大唐人,天幕下不管知不知道这个历史的人们都伤心的抹眼泪。
对于从来没有看过电影的古人,这部宣传片的威力可想而知,仿佛就是真实发生的。
看到两个唐军与敌人苦战的时候,甚至有人跳起来大骂敌军,恨不得自己上去给他两拳。
那些重农抑商的朝代,在看到商人时,脸色都好了一点。
李世民本来就是一个情绪丰富的皇帝,他看的都快哭昏过去了。
朝臣们也各各都热泪盈眶。
“都是大唐的好将士,是大唐对不住你们啊!”
他想到奋战到最后一人的将士,想到那些白发兵,就恨的发狠。
这些人,是大唐名扬世界的脊梁和支柱啊!
我大唐,何其有幸,能拥有这么好的将士们来守护!
那西域,竟然就一别千年了吗。
他们辛苦建立的大唐,就是这么被儿孙挥霍的吗!
该死的李隆基,这个安史之乱到底是如何发生的,真想立个祖训,所有叫李隆基的都不准当皇帝!
不过若是他改名怎么办。
气的李世民甚至都想揍李承乾出出气。
长孙无忌上前:“陛下,这天幕虽然道出了灾祸,却也表达了后人对我们的认可啊。”
“后人认可我们大唐,我们是天朝上国啊!”
“不能辜负后人的厚爱,臣认为这个‘安史之乱’必须搞清楚前因后果,就算我们无能为力,也要为唐王朝的君王们留下一些警醒啊!”
……
武周朝,武则天眼神晦暗:“……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她叹了一口气,又想起李隆基,后面是他成了皇帝,难道她最后让位给了李旦?
可是看起来李隆基并没有好好的当这个皇帝,武则天冷笑。
……
李隆基把能看见的东西全部扔了个遍,他甚至想拿箭把天幕射下来。
“大胆天幕,你给朕闭嘴!”
可是他的无能狂怒并没有任何影响,天幕连一丝卡顿都没有。
看到天幕竟然说他该死,还怪起他来,他气的要死。
他可是堂堂天子,一手开创了盛世,天幕为何怪他。明明该怪的是所谓的“安史”,还有吐蕃!
若不是他们叛乱,怎么会有后来的事发生,没给那个士兵援助的也是那什么唐德宗,关他何事!
这个“安史”到底是谁,朝堂中叫“安”和“史”的有什么人,不行,他要下令,所有名字里有“安”字和“史”字的人,通通不得为官!
民间,一听到皇帝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之上,众人都慌了。
完了,天幕上说的不会就是最近的事吧,动乱快要发生了吗,就是因为士兵被调回来平叛管不了西域,那他们可怎么办啊。
要不要多囤点东西在家里以防万一,陛下会怎么做,他制止的了这场动乱吗,一时间民心震荡。
……
唐德宗李适尴尬地咳嗽了一声。
你说巧不巧,安西使者就跪在殿前,刚好就在使者归来的今天,天幕放了这样一段视频。
那位使者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朝臣也默默垂泪。
唉,李适叹气,天幕这一说,搞的他多那什么似的。
他不是还给人封了郡王吗。
安西这么远,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唐早就不似当初,他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想到天幕提了汉时的十三将归玉门关,他又有点心虚。
都到这个地步了,他只能说:“你放心,朕很欣慰于他们的忠心,朕会派援军的……”
……
汉,刘彻也在感叹,毕竟后人也认那是汉土,哪怕朝代更迭,大汉还是根植于他们的心中啊!
所以哪怕他们效忠的是唐王朝,那也算是汉的后人吧。
不愧是汉人的后代,就是有种!
所以把西域收回来后又丢了千年吗,占地盘容易守地盘难啊~
他想起天幕唱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目光灼灼地看着卫青:“仲卿你只管去打仗,朕来收服民心,叫那匈奴,那西域,往后都只认我大汉!”
此刻的刘彻,雄心壮志。
……
宋,赵匡胤也是晴天霹雳。
怎么回事?!
为什么天幕说“挫宋”!!!
他自认武功还不错啊,还有什么“归义军”,西夏占据了河西吗,难道终宋一朝,都没能收服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两眼发黑。
说到汉唐就是夸赞的词汇,怎么一到他的宋就不一样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他的后代格外不争气?
天啊,我大宋不会也是二世而亡吧……
赵匡胤还没想好传位于谁,毕竟他自认身子骨还算硬朗,应该还能活挺久。
但是他当然是倾向让自己儿子当皇帝的,难道他哪个儿子太能演了,把他哄的传位于他,然后等自己死后就恢复本性残暴不仁?
赵匡胤吓得已经把自己带到隋朝的剧本去了……
明,朱元璋也在感慨,可惜了那唐王朝,安史过后再也没有当初的辉煌了。
朱元璋是很认可李世民的,所以也为李世民的唐王朝惋惜。
在他年轻时,他当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的过程中,他也受到了李世民的一些影响。
据传言,朱元璋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李世民,我朱元璋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而且,朱元璋还曾经下令建造了一座李世民的雕像,以示对他的尊敬。他甚至觉得李世民才是大唐的开国皇帝。
“咱大明后世要是敢有那种不务正业只顾吃喝玩乐的皇帝,到了地下不把他打出翔来我不就不叫朱元璋!”
……
清,皇帝们甚至都有点不可置信。
天啊,后人夸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大清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吧。
西域是吧,原来扩张领土能被后人认可是吧,他们懂了,就按这个方向走!
又看到那句“相信群众发动群众”
清朝皇帝苦笑,汉人的同化能力太强了,他们人多啊,皇帝能不忌惮吗。
康熙脸色乌黑,竟然说大清没有胸怀气象,我大清泱泱大国,怎么就没有胸怀了,后面到底是怎么个拉胯了,天幕你详说啊!
雍正叹气,看来大清后期是真的很不行,天幕可否细说,让他也吸取吸取后世的教训呢,难道真的没有永久的王朝吗……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视频播完了,某站弹出来了一堆视频推荐,苏粒看到李世民,直接点了进去。
【李世民前半生混剪——从太原公子到盛世太宗,一路璀璨的天纵少年】
视频一点开乌泱泱的弹幕压面而来
连天幕下的众人也被这密密麻麻五花八门的评论惊了一下。
(二凤我来啦——)
(千年一遇的天众英才)
(秦王扫六合2.0版本)
(在所有皇帝之中进前三的存在——)
(一天都没有浪费的璀璨人生)
(三位千古一帝里即是创业之君又是盛世之君的存在[赞])
(千古一帝,万王之王!)
这就是皇帝顶流的排面吗,苏粒被晃得视频都看不清楚了,索性关了弹幕。
嗯,第一遍看视频,第二遍看弹幕!
【激昂的音乐响起,几个大字浮现在屏幕中——李世民的前半生
随着音乐的起伏,画面和字幕不断变换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
李世民出生,为时任隋朝官员李渊的第二子
[仁寿三年·公元603年]
据《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载:
(李世民)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
[仁寿三年·公元603年]
及见太宗,曰:“龙凤之资,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
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
(视频中出现了一组动画——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在沙漠中策马奔驰,渐渐跑远——
“太原公子,褐裘而来”)
……
[大业十一年·十六岁]
从军雁门,献策救隋炀帝于突厥之围,初露锋芒
[大业十二年·十七岁]
随父亲大破魏刀儿起义军,平定山西反隋叛乱
[大业十三年·十八岁]
太原起兵,统帅右三军,击败隋将宋老生,直取长安
[武德元年·十九岁]
李渊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
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武德元年·十九岁]
于浅水原大破十余万敌军,逼降薛仁杲,平定陇西
……
(大唐的旗帜在空中飘扬——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
[武德二年·二十岁]
率兵赴龙门关,履冰渡过黄河,与宋金刚大军相持
[武德三年·二十一岁]
剿灭宋金刚,刘武周势力,收复山西失地,巩固河东地区
[武德三年·二十一岁]
率军征讨王世充,连下各城,围困王世充于孤城洛阳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虎牢关之战以少胜多,击溃窦建德十余万大军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押解窦建德至洛阳城下,避降王世充,统一北方
……
(唐朝的地图出现在视频之中,长安插上了大唐的旗帜——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创封“天策上将”,许自置官属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开文学馆,集十八学士
[武德四年·二十二岁]
统军讨伐刘黑闼
[武德五年·二十三岁]
洺水之战攻破刘黑闼大军,回师重创徐圆朗,收复河北山东
[武德七年·二十五岁]
突厥进犯,率百余骑兵同颉利可汗会谈,施反间计智退突厥大军
[武德九年·二十七岁]
发动“玄武门之变”,同年得李渊传位
……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
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
……
[贞观元年·二十八岁]
改元贞观,开启盛世“贞观之治”】
随着最后一段话的消失,音乐声也渐渐低沉。
——————
唐,李世民看着天幕,目光灼灼。
后人好爱他啊!
好开心!
不过为什么喊他“二凤”啊,这是什么称呼。
群臣也激动的很,这就是他们跟随的陛下啊,他们齐齐下拜:“恭贺陛下!”
视频刚放时那乌泱泱的评论他们可是看到了,看来到了后世,还有很多的人喜欢着他们的陛下啊。
“所有皇帝中都能排进前三的存在”,所有皇帝,不仅前朝,是也包括了后世几千年的帝王吧,这是多么高的赞誉啊!
众臣子们与有荣焉,没错,他们就是这么厉害的帝王的臣子!
李世民又想哭了,感动的。
后人真是,他并没有给后人什么,但他们却对他的生平如数家珍。哪怕后来的大唐有安史之乱,有等不到援军的安西君,甚至大唐可能都不存在几千年了,这些人还这么怀念他……
看之前那些后人在评论区里什么事都要阴阳怪气一下,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损言损语,他都已经做好准备,玄武门的事会遭后人口诛笔伐了。
没想到……
他李世民何德何能啊!
长孙皇后握住李世民的手,满脸笑意,他的孩子也都过来围在他的身边。
群臣们也一脸兴奋自豪地望着他,连魏征此时也不说什么扫兴的话了。
李世民觉得,现在他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
视频这么详细的介绍,从出生到称帝,给苏粒看的激动的,二凤不愧是素有杰克苏之称,简直一天都没有浪费啊,这么精彩激昂!
来康康评论
网友A: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这是我们的伟人说的![打call]
二凤迷妹在此[爱心]
回复
(为什么叫他二凤啊)
(他写了《威凤赋》,视频结尾引用的那首,自比凤凰,而且排行第二,所以叫李二凤)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下一句是“其次则朱元璋耳”)
网友B:当时我学唐朝历史,看到李世民叫秦王,我就觉得他铁定不简单[狗头]
回复
(秦王嬴政给你点了个赞[狗头])
(李白写下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清汉女遇见大英博物馆#西方的水土养不活东方的花#东方美学】
视频中女子身着红色的清代旗装,拿着一把扇子,站在大英博物馆门前的阶梯上。
周围都是异国面孔,穿着简单的黑白灰便服,她繁复的旗装显得耀眼又格格不入。
音乐低沉伤感,画面一转,她出现在博物馆内,隔着玻璃望着那些充满了历史感的文物。
壁画为了方便运输而被切割成一块块,女子与它遥遥相望,眼神带着哀伤。
评论区
网友A: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似是故人来[流泪]
网友B:穿这套在博物馆里,那些文物一看就是我们的,一样的色彩一样的样式
网友C:大不列颠国最喜欢的华国朝代就是大清
回复
(列强无不怀念大清)
(可不吗。慈禧她老人家给了多钱也不看看)
(量大清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网友D:我一直觉得清汉女是独特且压抑的美
回复
(感觉清服有种僵硬和喘不过气的拘束感)
(那个时代就是很压抑)
(之前刷到过晚清妇女真实的黑白照片,那头发都是贴着头皮梳的,脚上也是裹了三寸金莲的,怎么看都是一股腐朽衰败的味道。)
网友E:清汉女和清满女确实有区别。
清汉女上衣下裙,而且清马面就是明马面改良的,我说我就记得清满女的衣服基本都是长褂子之类,之前有人还喷我清汉女该叫满服[捂脸]
清汉女延续了汉族的上衣下裙样式。虽然清汉女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和清满女服装样式是有区别的。
清汉女的发型也不是旗头,后期的老照片发型上和满族有很大区别。汉族的发型朝后梳的,而满女的发型顶在头顶很高,地位高一点的就是大拉翅旗头。
网友F:大英博物馆:大英帝国掠夺史
——————
清,大殿里几乎没一件好物,全被康熙砸的散落四处。
做了几十年皇帝,难道听不出天幕里的讽刺吗。被敌国喜欢的朝廷能是什么好朝廷。
虽然视频集中在那女子身上,但背景随处可见的瓷器壁画。
甚至他还看到了皇帝的玉扳指!
真是一点礼义廉耻都不顾,从别的国家抢来的东西都敢公然放出来任世人参观。
怎么后世的国家竟如此野蛮吗!
他不懂,为何后人对满人的意见如此之大,连服饰都要拿出来做比较吗。
好似他大清什么都是错的,到底是为何啊!
雍正直接一口老血吐出来。
“量大清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句话一出来,朝臣瞬间都变了脸色,这句话诛的不仅是皇帝的心,还有朝臣的心,百姓的心啊。
那个清朝人听了这话能不怒火中烧。
他知道大清后面很烂,但是每次看到感觉都能突破他的下限。
这下子,该如何面对大清的百姓啊。
有大臣站出来:“皇上,这天幕的后人似乎及其厌恶女子的三寸金莲,或许先解放女子的双足,消一消那所谓的,咳咳,衰,衰败之气……”
民间,女子们抬头仰望着天幕,苦笑:他们的穿着如何比得上天幕上的女子呢。
那耀眼的红衣,繁复的花样,还有这些首饰,她们哪配穿呢。
后人真是把她们想的太好了。
女子地位本就低下,清朝是满人当权,有意地贬低汉人,更何况是汉女。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在石头上和岩壁上刻字画画,也诞生了文字的雏形。
商周时期,我们的老祖先在龟甲上和青铜鼎上刻画简单的图形或符号来记录信息,这些符号也被称为“象形文字”。
后来,又有了竹简。
竹简的好处是取材方便,坏处就是太重。
而和竹简同期的其实还有一种书写材料,那就是绢帛。
从史料和出土的文物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用绢帛书写而成的帛书。
它的优点是很轻很好携带,但是这个东西呢,又太贵了。
于是,公元105年,“蔡侯纸”粉墨登场。
为什么叫“蔡侯纸”呢。
蔡伦是一位宦官,而且还是一位在政治上风评还不太好的宦官,造了不少孽,最终的结局是畏罪自尽。
但是蔡伦在后世名声却不错,不仅国内有“蔡候祠”供奉他,在国外他也声名远扬。
因为,他改进的造纸术,改变了全世界的文明进程。
史记记载:“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敞布、鱼网以为纸”。
就是说,蔡伦用到处可见的树皮、麻布和渔网这些东西,通过锤碎捣烂再又者又捞等等这些复杂的步骤,制成了我们所见的纸。
他用的原料到处可见,这让纸张的大规模生产具备了条件,也让“纸”变得便宜,终于从朝堂与贵族的府邸走入了民间。
从而为知识的广泛传播打下了最根本的基础。
……】
苏粒囫囵吞枣地瞄了一遍,然后直接刷走,这个她知道,东汉蔡伦造纸术。
到时候度娘找几张图片,然后造纸步骤往上一放。
OK!进度完成四分之一。
只能说,她是很懂敷衍的~
【东汉时期,手工麻纸的复原制作——
视频中的人将苎麻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
然后放入大锅中加水加石灰煮两个昼夜,使其软化并分解成纤维素。
在把山胡椒叶加石灰煮一晚,揉碎,过滤,形成纸药。
捶打洗掉皮料中石灰溶解的杂质,舂皮
舂,捶,切。让皮料纤维分散,便于抄纸时纸张成型。
将搅拌好的浆液经过多次压制、干燥、烘烤等工艺,最终形成纸张。
……】
这种慢悠悠的过程静下心来看其实还是挺舒服的。
这让苏粒想到了之前刷李子柒的视频,也是这种感觉。
她点开评论区
网友A:以前读书人买不起笔墨纸砚是有原因的[泣不成声]
网友B:多看看你的视频为穿越做准备[暗中观察][暗中观察]
回复:(这些手工,我拿着手机一步步对比我都搞不出来[流泪])
网友C:那么问题来了,东汉时期有石灰吗?
回复:(古代石灰烧制是用贝壳,不是石头。没想到吧,而且是西周的时候就有这技术[看])
网友D:麻纸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由东汉蔡伦改进,成为中国古代图书典籍的用纸之一。
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
由汉至唐,麻纸一直是产量最大的纸。自宋以后,由于造纸业的发展,麻纸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别的纸类所代替。[呲牙]
网友E:真的很难想象,老祖宗是怎么一点一点把这些东西琢磨出来的。
回复:(他们缺的是科技,脑子说不定比我们好使)
(对的,我们好多技术都失传了。特别是古代传男不传女)
小说《我在现代直播,惊呆了老祖宗们》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