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飞速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精品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精品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画凌烟”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张凡崇祯,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只是魏公公的小道消息,具体的实际情况,谁都不清楚。魏公公不嫌事大,建议皇帝也按照贪污罪来处罚这批官员,以正刑典。崇祯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当一回事,不是崇祯不想,是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审查案子的官员,肯定都拿钱了,八大蝗商的亲属中肯定也有漏网之鱼。涉及到两万多人,他这个皇帝不可能一个个去查。就算去......

主角:张凡崇祯   更新:2024-01-23 11: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精品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叫做《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的小说,是一本新鲜出炉的军事历史,作者“画凌烟”精心打造的灵魂人物是张凡崇祯,剧情主要讲述的是:只是魏公公的小道消息,具体的实际情况,谁都不清楚。魏公公不嫌事大,建议皇帝也按照贪污罪来处罚这批官员,以正刑典。崇祯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当一回事,不是崇祯不想,是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审查案子的官员,肯定都拿钱了,八大蝗商的亲属中肯定也有漏网之鱼。涉及到两万多人,他这个皇帝不可能一个个去查。就算去......

《精品全集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派发了一波红包后,现在国库里一共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天启七年的税真金白银大概收了两百万两,基本已经挥霍完。

要不是抄了几个大臣的家,崇祯现在是真的穷得响叮当。

难怪历史上的崇祯不停的要加税。

但加税这种东西就是饮鸩止渴,自杀的行为。

还不如把山西八大蝗商抄家来得爽。

崇祯现在已经是在迫不及待地等待户部报上来抄家的总额了。

不过这事不能全信户部,拿钱是大明官员们的日常操作。

督察院肯定是要核对一遍的。

双方牵制,中间扣的至少会少一些。

这事估计还要等个一个月才会有最终的结果。

毕竟八大蝗商,家大业大,要想把家产全部点清出来,确实需要时间。

然而,很快崇祯就接到了魏忠贤的小道消息,查山西案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拿了钱。

据魏公公的小道消息称所有官员在这件案子里的总收入达到了十万两以上。

吏部、户部和督察院,凡是过手的官员,都拿了。

拿的少的有百两银子,拿的多的高达一万两。

当然,这只是魏公公的小道消息,具体的实际情况,谁都不清楚。

魏公公不嫌事大,建议皇帝也按照贪污罪来处罚这批官员,以正刑典。

崇祯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当一回事,不是崇祯不想,是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审查案子的官员,肯定都拿钱了,八大蝗商的亲属中肯定也有漏网之鱼。

涉及到两万多人,他这个皇帝不可能一个个去查。

就算去查,下面的人也可以随时弄几个顶包的。

古代的信息本身就隔阂很厉害,这种要操作起来实在太简单了。

所以,追究是追究不下去了。

得从根上面来缓和这种凡办事就拿钱的恶习。

更让崇祯愤怒的是,山西案中,查抄出来的粮食预估和结果相差甚远。

这其中也必然有人在中间夺了粮食的。

这种行为着实可恨。

他也不是完全容不得沙子的人,但这种时候来添麻烦,却是该死!

但这笔账确实已经比较乱了,户部缺一个能臣。

朕缺一个财务大臣!

正月初七的这一日,崇祯正在吃饭,听到了一个消息之后,立刻兴奋放下了筷子。

什么消息?

一个人进京了。

谁?

毕自严!

这个人是谁?

历史上,崇祯朝最厉害的财务大臣!

在正统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被拜为户部尚书,向崇祯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政策,执行得都非常好,使崇祯前几年的财务状态得到很大缓解。

他绝对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动不动就提加税。

明末什么最花钱?

打仗!

但这个打仗里面花了很多冤枉钱,就像张维贤的京卫一样,瞒报兵额是常态,军官领空饷是常态。

但万历到天启年间,大家都忙着贪污和党争,根本没有人管这种事。

于是朝廷派发下去的军饷,相当一部分到了军官口袋,朝廷多给钱了,士兵又少拿钱了。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毕自严。

他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公正严明,清廉无私!

他在的时候,辽东可没有饿过肚子,且崇祯的财务状态是越来越好。

他就是崇祯最理想的财务大臣。

崇祯放下筷子,着了一身常服,便着急向外面快步走。

太监和锦衣卫紧紧跟在皇帝身边。

正在文华殿办公的内阁和六部重臣看见皇帝突然快步出来了,都莫名其妙。

但当看到皇帝过来的时候,都出去准备迎圣。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说完,崇祯就向午门走过去,毕自严已经到了午门。

“老臣参见陛下!”

毕自严连忙行大礼。

此次他从南京被紧急调到北京来,也是一肚子的话要跟皇帝天子说。

大明朝民生凋敝,官员贪赃枉法,军饷亏空巨大,军田荒废兼并,都是问题。

商人不法,官商勾结,财税紧张。

每一个问题都是定时炸弹。

毕自严是天生善于理财的那种大臣,他对大明朝的财税弊端一清二楚,但因为在南京,又因为天启阉党作乱,他也无能为力。

现在新皇召见了他,委以户部尚书之职,毕自严总算觉得自己心中的诸多良方可以施展了。

这一年的毕自严已经五十九岁了。

从南京赶了半个多月的路,到北京来,就直接进宫准备陛见,着实是辛苦。

当见到皇帝竟然亲自出来迎接他的时候,顿时就老泪纵横,一把跪在地上了。

崇祯最缺的就是钱啊!

最需要的就是有这样一个人来给自己理财。

崇祯还要大目标,大理想,他的未来,大明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与当今世界争雄。

那都是需要钱的!

“毕爱卿,快快请起。”崇祯亲自上前,将毕自严搀扶起来,“毕爱卿一路奔波,到了京师何不先暂休两日。”

毕自严咳嗽了两声,道:“天子有令,关乎社稷黎民,老臣不敢耽搁。”

“好好好,毕爱卿,走,我们君臣好好聊一聊。”

毕自严见这位少年天子举手投足大气合度,心中更是高兴,心中连呼:大明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眼下诸位大臣还在文华殿前,崇祯道:“诸位爱卿且不必多礼了,公事要紧,都去忙吧。”

大臣们这才各自回了去。

“孙胡子,你与朕一起。”

孙承宗微微一怔,怎么皇帝今天突然叫自己“孙胡子”了?

不过,这个叫法倒是很亲切。

孙承宗连忙道:“是!”

如来道宗、张瑞图等人老老实实待在阁中,他们毕竟不是这个穿越客崇祯钦点的,所以难免受到了一些冷落。

崇祯今天心情好,毕自严来了,自己的财务大臣来了,叫上自己的内阁首辅大臣,接下来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山西案可以顺利结尾,田地制度可以开始谋划改革了,还有军饷亏空,收税这些,都可以一步步来策划了。

最主要的是,有人帮朕来去执行了。

崇祯饭也不吃了,带着两位大臣到了自己的御书房。

他还专门给两位大臣准备了椅子。


温体仁是个聪明人,应该说,大明朝堂上没有笨人,大家花了那么多时间读书,在万人过独木桥的科举中厮杀出来,哪一个不是人精?

深吸了一口气,温体仁这才明白,原来这是皇帝的手段啊!

皇帝这个手段实在太狠了。

你要么老老实实当朕手里的刀,要么就去死,自己选!

温体仁向来油滑,绝对不得罪任何一方,绝对不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

用圣人的话叫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但现在,皇帝摆明着就是要他选。

还想在事事玩明哲保身那一套,你就等着去死好了,朕杀一个大臣,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陛下,臣以为,福王横征暴敛,草菅人命,该死!”

崇祯故意沉默了一会儿。

为什么沉默?

人家崇祯不要脸的吗?

就算不要脸,也要装作要脸。

毕竟福王在名义上是他的叔叔。

一个臣子现在说要杀皇帝的叔叔,皇帝心中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但可不能表现出来啊!

他沉思片刻,道:“哦,有这么严重?”

温体仁差点拿脑袋撞墙,妈的,皇帝,要杀人的是你,装个屁啊,臣都看到你嘴角强忍住的笑容了!

“福王在封地横征暴敛,以致民怨沸腾,臣愿意去查访一趟,一个月之内,将证据交给陛下。”

“那就辛苦爱卿了。”

皇帝这句话一出口,温体仁心中都缓和下来。

没事了,这条命暂时保住了。

但是接下来就有人遭殃了。

谁?

福王朱常洵!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是万历与最宠爱的郑贵妃所生。

大明朝著名的国本之争的主角。

万历皇帝特别喜欢这个儿子,很想把皇位传给他。

但大臣们坚持要太子朱常洛继位,也就是后来只做了一个月皇帝的光宗。

众所周知,东林党的大臣们赢了,万历没有抗住,福王还是去洛阳就藩。

万历疼爱这个儿子,给了他很多田地。

具体有多少呢?

三万顷。

崇祯自己的皇家田庄现在交给宋应星在打理,也才六千顷而已。

福王的封地在洛阳,但由于他的田庄面积太大。

整个河南已经养不起福王了。

于是史书上说“取山东、湖广田益之”。

意思是,福王还兼并了山东和荆湖一带的田地。

这两个地方都是古代产粮的好地方。

福王并不满足,他还把江陵张居正的田产全部没收,拿到自己名下。

史书记载:“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

此外又申请“淮盐千三百引,设店洛阳与民市”。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扬州到安徽一带上缴的杂税,不给朝廷,给福王送过去,还把四川一带的盐税也给了他。

不仅如此,朝廷每年还要拿一万石米给他。

总之,这个人比崇祯还富有,富得流油。

但历史上的崇祯,却并没有找福王的麻烦。

但此时的崇祯,矛头已经对准了福王。

要动宗室不是那么好动的,宗室毕竟是朱元璋的后代,皇亲。

但只要理由找的好,就能动。

几天之后,督察院把所有证据查完,为温体仁平反了。

温体仁只有一个月时间,他立刻就带着人往洛阳奔去。

没有人比他更渴望现在就让福王去死的。

福王死了,他才能活。

让温体仁去办福王的事之后,崇祯就安安心心查看关系山西案目前的进展。

最近京师里的邸报都在写八大蝗商通敌卖国的事,已经引起了百姓的关注。

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

这八个人的名字,现在已经被京城里所有人知道。

他们就在天牢里,和牟志夔关在一起。

这一日,新的被处死的名单送到崇祯面前。

这八个人的名字和牟志夔的名字都在其中,上面写着凌迟处死。

大明其实算是法治社会,每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名字都要出现在皇帝的书桌前,由皇帝御披之后,才能杀。

朱元璋制定这个规矩是因为,他觉得天下的子民是他的子民,要杀必须他同意。

崇祯大笔一挥,这特殊的犯人处死的程序算是在皇帝这里走完了。

行刑的时间就定在明日的午时。

崇祯还特意在上面批复道:每人三千刀,少一刀执行者去死!

崇祯元年二月十三日。

皇帝一身素衣,同样是便衣锦衣卫的簇拥下,来到了菜市口附近。

此时菜市口附近已经挤满了人。

九人被绑在木桩上。

一边九个刽子手正在磨刀。

那薄如蝉翼的刀片,在阳光下流动着森冷的光泽。

那八大蝗商吓得是面色发青,哭天喊地。

来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将这九个人的下巴都拉脱臼,说话是说不出来了。

待刀磨好,一边有人准备了人参汤,行刑开始了。

刽子手的手法非常娴熟,一片片肉在飞舞,鲜血滚滚。

一边的人不停给人喂参汤。

九个人都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但周围的百姓却大声叫好。

有人大骂道:“狗汉奸!活该被千刀万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一个多时辰过去了。

每一个人都被剐了三千刀!

已经成了一副骨架子了,只剩脑袋。

还没有死。

直到行刑者最后将刀片刺入心脏,他们才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杀人从来都不是为了杀人这么简单。

朕是要告诉所有人,做汉奸就是这个下场!


眼下虽然已经开春了,但不同于南方,顺天府依然还很冷。

至少湖水还结着冰,地上还随处可见积雪。

这个环境下农作物是很难生长出来。

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崇祯到田里一看,竟然已经搭起了“大棚”。

这大棚是用帛做成的,在帛的表面刷了一层油,防止透气,效果非常不错。

眼看那红薯和已经种了几十亩下去了,崇祯不得不佩服宋应星办事效率之高。

这要是搁在朝廷里那些大臣,没有个一两年,他们是弄不出来的。

而宋应星,两个月,就已经行动到这个地步了,不得不说他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

将百姓吃饭的事情交给这样的人来办,崇祯感觉放心。

“还需要人的话就跟朕说。”

“多谢陛下。”

“记住,这里你说得算,其他人都做不得主,还有,朝廷里谁都不要信。”

宋应星微微一怔,听出皇帝的弦外之音了。

朝廷里谁都不可信,除了朕以外。

却说宋应星的田种得也还算顺利,二月种下去了种子,大概四月五月份,红薯就有收成了。

这一段时间,崇祯没有干预,以后也不会干预宋应星种田。

毕竟崇祯也不会种田,这种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

时间飞逝,一个月过去了,这国库里只有一百万两银子了,崇祯由最开始的淡定,变得后来的焦虑。

而温体仁也回来了。

温体仁回来,就代表福王已经差不多了。

毕竟如果不查出什么东西来,温体仁也就不用回来了。

想要弄死福王,普通的罪名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是皇帝的叔叔。

什么罪最有效呢?

谋反。

谋反的罪,就是最大的罪。

可是人家福王长得又胖又乖,没有谋反怎么办?

没有谋反也可以制造出谋反嘛。

反正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都管不了这事。

唯一能管这件事的就是礼部。

宗室给礼部管。

皇帝要礼部逼福王死,你说这题目简不简单?

温体仁就把这道题做的炉火纯青。

他去洛阳去做了什么?

只不过安排了一些情节而已,像古时代很多谋反必须出现的情节。

例如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河里的鱼就闲得没事干,非要跑到岸上来跟人说,你快把我的肚子划开,我肚子里有东西。

结果那哥们儿一刀切下去,咦?鱼肚子里还真有东西啊:大楚兴,陈胜王!

结果温体仁跑去洛阳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他跑到洛河边,就是华夏传说中的圣人显化的地方。

一个闲得蛋疼的渔夫去打鱼,另一只闲得蛋疼的乌龟飘上来了。

渔夫就把乌龟捞上来,乌龟的龟甲上写着:福王当御极天下。

哦豁!

这事刚好被碰巧路过的温体仁发现了,于是温体仁又碰巧把这乌龟和渔夫给带回了京师。

于是接下来,督察院、刑部、大理寺、礼部,各方大佬全体出动。

对一个渔夫和一只乌龟进行了空前的审讯。

在崇祯元年三月五日这一天的御前听政上,礼部尚书温体仁出列,弹劾福王朱常洵。

罪名三条:

一、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二、草菅人命,坑杀女子。

三、谋反!

前两条,都不足以让一个宗室的亲王倒台。

但第三条,稳了。

这一条,一告一个稳,从来不带走偏的。

这个结果是三司会审加礼部审讯的出来的结果,也是由礼部尚书温部长亲自看到的。

这一日,京师震动,朝野哗然。

于是,朝堂上瞬间吵翻了天了。

有大臣主张严惩,将福王抓回京师,贬为庶民。

有大臣干脆直言福王必然已经私下准备多日,当立刻派兵去围剿,想想当初的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

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痛骂,弹劾福王的奏疏,就像夏天的狂风暴雨一样往内阁里送。

孙承宗只在票拟上写同样两个字:附议。

而奏疏到了司礼监,太监们都不敢乱动,留给皇帝亲自查阅。

崇祯则干脆压着。

这在明朝叫留中待发。

意思就是皇帝没有想好,或者不想决定这事。

可是明朝的大臣们各个都是铁脑袋啊,一想到居然有人谋反,真是见了鬼了,必须弄死!不然咱们有朝一日和建文帝的那帮臣子一个下场,岂不是很惨!

福王人在王府里,祸从天上来。

三月十日,早朝。

温体仁出列,突然崩溃地大哭起来,崇祯一脸疑惑问道:“温爱卿为何哭泣?”

“陛下,臣是觉得臣愧对陛下对臣的信任。”

崇祯更是疑惑:“爱卿此话怎讲?”

“宗室有逆贼,而臣身为礼部尚书,却全然没有察觉,察觉之后,却又无能为力,臣真是无用,请陛下让臣罢官回乡。”

温体仁一边哭,一边心里暗骂皇帝不要脸无耻,明明这出戏就是他一手导演策划的,怎么每次都是一脸的疑惑不解的样子!

你这戏演得太过头了吧!

其他大臣一听温体仁说起这件事,也都出列。

礼部右侍郎刘宗周是个典型的东林党人,直脾气,应该说是牛脾气。

他一出来就说:“请陛下立刻处置此事,兹事体大,不可耽搁,按照大明律,谋反者,当处决!”

其他大臣也都道:“请陛下处决福王!”

这帮子大臣难得达成一致。

崇祯痛心疾首道:“福王是朕的叔叔!”

表面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但崇祯心里已经爽飞起来了。

妈的!福王那头猪占了三千万两,给朕去辽东打仗可以打七年!

现在好了,大臣们都要弄死福王了,朕这就放心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