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飞速中文网 > 现代都市 >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畅读精品小说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畅读精品小说

大肥橘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许大海王秀秀,《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路边的白桦树林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风一吹,无数树上的积雪飘落。一串糖葫芦6分钱。许大海直接买了10串儿,搭了一串,给了11串儿。相当大的手笔了,没办法,家里人太多了,买的太少了不够分的。卖糖葫芦的汉子很高兴,用黄油纸把糖葫芦包了两层,让六妹许娟抱着。车轮子在雪地上碾过,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许娟开心......

主角:许大海王秀秀   更新:2024-05-06 21:4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许大海王秀秀的现代都市小说《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畅读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大肥橘”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这部小说的主角是许大海王秀秀,《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古代言情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路边的白桦树林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风一吹,无数树上的积雪飘落。一串糖葫芦6分钱。许大海直接买了10串儿,搭了一串,给了11串儿。相当大的手笔了,没办法,家里人太多了,买的太少了不够分的。卖糖葫芦的汉子很高兴,用黄油纸把糖葫芦包了两层,让六妹许娟抱着。车轮子在雪地上碾过,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许娟开心......

《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畅读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嘎拉哈”是满语,是猪或者是羊的后腿膝盖骨,一种发源于满族的小游戏。

随着满人入关,在部分关内地区也开始流行这种小游戏。

在许大海的印象中,都是小女孩玩这种东西。

四个嘎拉哈和一个沙包凑在一起。

大概玩法就是往空中抛嘎拉哈,在空中的嘎拉哈没掉到地上的时候,抓起地上的嘎拉哈,反手再接住空中掉落的嘎拉哈。

许大海见过妹妹她们玩过,他反正是没见过小男孩玩过这种东西。

小男孩一般打pia叽,抽冰尜,撞拐,做弹弓子打鸟,掏鸟蛋,逮兔子啥的。

许大海家。

小婷子他们几个小丫头玩了一会儿嘎拉哈,突然撩开棉布帘子跑进了屋。

被许大海抱在怀里的王秀秀不由的心里一慌,赶紧推开了前者,不自然的整理衣服。

“妈妈,我想吃烤山药。”

小婷子奶里奶气的道。

“这又没做饭,算了,我在炉子上给你烤两块吧。”

东北地区的农村村民有冬储的习惯,秋天的时候就会在地窖里储存大量的物资,比如土豆,山药,白菜,冻梨,冻洋柿子,大葱,萝卜以及各种干菜等等。

就像灰松树储存坚果过冬一样。

村民们也依靠着储存起来的物资熬过漫漫寒冬。

虽然农村穷,但是土地多,种几畦菜就吃不完,自给自足的程度相当高。

很快几天时间就过去了。

这天周六,孩子们放假,许大海骑着二八大杠去乡里把六妹接了回来。

积雪很厚,白茫茫的一片,在阳光下有些晃人眼睛。

有卖糖葫芦的汉子就瞅准了机会在校门口卖,吸引小孩子们买,就山楂和麻山药两种。

这个年代的糖葫芦还没后世那么多花活儿,许大海记的他上辈子第一次见到苹果糖葫芦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拿好了啊,别让糖葫芦掉了。”许大海穿着军绿大衣,戴着狗皮帽子,用力的蹬着二八大杠。

路边的白桦树林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风一吹,无数树上的积雪飘落。

一串糖葫芦6分钱。

许大海直接买了10串儿,搭了一串,给了11串儿。

相当大的手笔了,没办法,家里人太多了,买的太少了不够分的。

卖糖葫芦的汉子很高兴,用黄油纸把糖葫芦包了两层,让六妹许娟抱着。

车轮子在雪地上碾过,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许娟开心的抱着糖葫芦,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回到家吃糖葫芦的场景。

“对了四哥,我们老师说要交苞米,一个人58斤半。”

“为啥啊?”

“食堂早上和晚上给苞米粥喝,交了苞米就能免费喝粥,不然没有粥喝。”

六妹许娟已经14岁了,正在念初中,平时是住校的。

7个兄弟姐妹,也就老三许大树和老六许娟在读书。

老七还是个5岁的疯丫头,连育红班都没读呢,整天精力旺盛的到处跑着玩。

“行,我和咱妈说。”

“嗯呐,嘻嘻,四哥你真好!”许娟感觉四哥真的变了,不像以前那么混了。

“哈哈,你坐好了啊,你那棉线手套保暖不?要不把我这皮手套跟你换换吧。”

“好啊好啊。”

“好个嘚儿,我骑着自行车不比你更冷啊?我就客套客套你还当真了,哈哈。”

“哼!”

老六许娟其实是非常外向,开朗的,在老七没出生前,她一直是老小,哥哥姐姐多其实是非常被偏爱的。

不过在上一辈子,许娟初中学习成绩同样一般,初中毕业后没考上中专和高中,在家里帮着干了几年活儿。

在18岁那一年一次赶大集的机会,遇见她初恋了,一个长相清秀的男生,也是她初中同学。

两人看对了眼。

过年的时候男生就托媒人来说亲了,这事儿顺理成章的就成了。

不过在婚后一年就生了个女儿,平淡的日子过了几年,那个男生就有些腻了。

在九几年下岗潮来临,她公公下岗后她们家的生活条件开始变的拮据,争吵,甚至是动手打架就更多了。

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偶尔六妹许娟回娘家也会诉苦,老爹是甩手掌柜,根本不管事,老妈也总劝她忍一忍,让一让。

又过了一两年,许娟又怀了孩子。她公公婆婆靠着干个体户,赶大集卖盆子碗的也赚了一些钱,日子在慢慢的好转。

可惜——在许娟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难产,虽然送去了县医院,但是情况依然严峻,最后医生问家属保大保小,最后选的保小。

新生的儿子保住了。

六妹许娟却死在了手术台上。

那一年她才24岁。

许大海是后来才知道六妹许娟难产的事儿。

可惜一切都晚了,回天乏力,虽然事后他打断了许娟她老公的两根肋骨,他也被抓进去蹲了一段时间。

但是六妹许娟也不可能起死复生了,人死如灯灭,世界上再也不可能有这个人了。

如果让他们娘家人选择的话,肯定是要保大的。

想起前世六妹许娟的一生,许大海还是有些唏嘘。

这一辈子,无论如何也要改变六妹许娟的命运。

回到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分糖葫芦,尤其是三个小丫头,开心的不得了。

“妈,小娟她们学校要交苞米,一人58斤半。”

许娟之所以让许大海来讲,就是她很怵头,家里贫穷,每次学校要交学费,书本费啥的,她都感觉难以开口。

尤其是看到妈妈为难的样子,她就更觉得自己好像是犯错了一样。

不仅她是这样,当年老大,二姐,老三和许大海等人念书的时候,也差不多是类似的情况。

“要这么多啊?”

老妈皱着眉头,看着许娟眼巴巴的样子她也没说什么,而是道:

“行吧,那就多整一些苞米吧,整苞米粒子就行,是不?”

“对对对。”

“好整,咱家人多一晚上就整出来了。”

许大海递给老妈一串糖葫芦,不过后者摆摆手,笑着道:

“太甜了,我不爱吃你们吃吧,这糖葫芦多少钱一串啊?”

“6分钱一串,买了10串多给了1串,一共11串。”

“你这孩子啊,人家买5串就多给一串的,买10串应该多给两串了。”老妈数落的卖糖葫芦的不地道,坑年轻人。

许大海笑了笑也没搭话,咬一口糖葫芦咀嚼着,酸酸甜甜真好吃啊。


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大半天的时间两人又跑遍了烟砬子屯,以及属于隆兴乡的三河屯,黑瞎子沟屯。

又签下了40户的参农。

至此,签下的参农一共有了80户,一共3000多斤的红参。

“嘎哈呢?给大懒猫洗澡呐?”许大海回到家后,正好看到王秀秀在给大橘猫洗澡,小婷子和妹妹小花蹲在旁边,小小的两只。

“是啊,她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给她抓一抓,你们中午在哪儿吃的饭啊?要给你做点饭吃不?”

“在三河屯的村长家吃的,吃的老饱了。”

许大海一屁股坐在炉子旁边的凳子上,热烘烘的非常舒服,跑了一天了,他也有点疲惫。

“三河屯?跑那么远啊?”

“是啊,咱们乡好多参农都把红参卖了。”

休息了一会儿后,许大海又溜溜达达的去了二叔家,这次不是找二叔的,而是找二叔的儿子“许虎”。

许虎今年22岁,比许大海小三岁,从小就是许大海身后的跟屁虫。

这小子脑子灵活,也踏实肯干,上一辈子开了个养猪场也整的生意红火的很,赚了不少钱。

他记的上一辈子是04年左右的时候,许大海做钢材生意赔了个底掉,落魄的很,来自亲友的指责与冷嘲热讽太多太多了。

回到家乡散心的时候,只有堂弟许虎还对他如初,两人喝完了酒后,许虎还借给了他钱让他东山再起。

这份恩情许大海是一直记得的。

“虎子在家呐?出来啊,我和你说点儿事。”

“四哥,咋了?”

许虎从林子里锯了一节直径30多厘米的木头回来,打算用侵刀削一个大号冰尜出来。

已经削了好几天了,许大海过来的时候,冰尜的模样已经基本出来了。

兄弟俩顺着铺满积雪的土路往西走,冷风阵阵,许大海不由的紧了紧脖领子,把自己的想法和许虎说了。

他自己要去关内贩运红参,分身乏术,所以想让许虎和杨寒他们对接,一个星期左右交易一回就行。

天空阴沉沉的,很快又飘起了细小的雪花。

冷风吹拂,空气中飘荡着一股肉香,原来是村长前几天在山上下的钢丝套子,套中了一只半大野猪。

现在猪肉已经炖上了,香味飘荡了半个屯子。

“四哥,我……我恐怕干不来啊?到时候再给你整砸了可咋办?”许虎有些露怯。

动辄几千块的交易,过程中还要算账,谈价格等等。

这让平时兜里最多只有几毛钱的许虎,感觉压力非常大。

他有些崇拜的看了许大海一眼,自己这个堂哥这么牛批了吗?张口闭口就是几千块?

许大海搓搓手。

他前世富裕过,虽然现在钱的购买力很强,但打心里觉得几千块钱没什么。

却没有估计到,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的具体心理状态。

“没事儿,参农,买家这两头我都联系好了,你到时候就是付钱,过秤,运输就行。”

许大海在村头路口停住脚步,眺望远处的林海雪原,仔细听,能隐隐听到枪声。

肯定是猎人在追逐猎物呢。

“要不这样吧,过几天杨寒他们几个关里人应该就会又回来了,我带着你一块走一遍流程。

你仔细看看我是咋做的,到时候你依着葫芦画瓢就行。”

“行!”

“亲兄弟明算账,放心吧我不会亏待你的。

我离开后,你和杨寒他们交易一次,我给你100块钱,一个月能交易3~4次,也就是你每个月能赚300块~400块钱。”

小说《重回1984:我在东北打猎发家》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